山东健康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山东健康网 工作动态 查看内容

2015年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形势分析

2016-1-14 09:57| 发布者: dapanda| 查看: 411| 评论: 0

摘要:   一、人口形势   根据全员人口数据,截至2015年9月底,安徽省人口6979万人,人口出生率11.98‰,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约为90%(不考虑早婚早育)。统计部门数据显示,人口出生率约为13‰,自然增长率约为7‰,死 ...

  一、人口形势
  根据全员人口数据,截至2015年9月底,安徽省人口6979万人,人口出生率11.98‰,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约为90%(不考虑早婚早育)。统计部门数据显示,人口出生率约为13‰,自然增长率约为7‰,死亡率略有下降,由“十一五”期间的6.5‰下降至6‰左右。
  (一)人口数量。
  1.出生总量。
  受第四次生育高峰的影响,近几年每年出生人数均在80万人以上(见表1),考虑到未来几年生育政策调整的因素,年出生量还会有所增加。
截至2015年9月底,全员人口数据库显示,统计年度内共出生836202人,较去年同期增加2969人,其中政策外多孩出生8905人,与去年同期相当。

表1  2011-2015年安徽省回溯人口出生量表(单位:人)


  2.分孩次出生量。
  2012年以来,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的育龄妇女逐步退出生育旺盛期,出生总量呈现缓慢下降趋势(见表2)。从孩次上看,一孩的出生量和比例逐步减少,二孩的出生量和比例都有所增加,多孩出生占总出生的比例在3%左右。


表2  2012-2015年安徽省回溯分孩次出生情况表(单位:人、%)


  3.出生政策符合率。
  截至2015年9月,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78.78%(早婚早育统计在内),二孩和多孩出生政策符合率75.64%,与去年同期相当;政策外多孩占总出生比例0.88%,较2014年(1.5%)有所下降。
  (二)人口结构。
  1.出生人口性别比。
  自1995年以来,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在125-130高位徘徊。近年来,通过推进关爱女孩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等工作,出生人口性别比继续升高的势头得到遏制,并趋于下降,2014年达到120.48(国家卫生计生委评估数据)。截至2015年9月,报表显示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0.71,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一孩性别比基本正常(104.77),但部分地区性别比仍然偏高,尤其是二孩、多孩出生性别比,有41个县(市、区)超过了120,最高达131.29。


表3 2010-2015年安徽省出生人口性别比情况表


注:2010年统计调查为“六普”数据,其他年份为抽样调查评估数据。


  2.人口老龄化。
  安徽省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后,这个变化过程在继续加快(见表4、图1)。截至2014年底,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1030.9万人,占总人口的16.9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692.8万人,占总人口的11.39%。年龄中位数由2000年底的约30岁上升到2014年底的40岁以上。

表4  2014年安徽省人口年龄构成及负担系数表(单位:万人,%)


数据来源:安徽省2014年县级常住人口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图1  1990-2014年少年儿童系数、老年系数、总抚养系数图(单位:%)
数据来源:安徽省统计公报。


  安徽省老龄化步伐不断加快,一是生育水平下降,少儿组人口减少,比重大幅度下降;二是人口预期寿命不断提高,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加大;三是大量青壮年人口外流,对人口年龄结构影响较大。预计今后安徽省老年抚养比呈逐年上升趋势,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3.育龄妇女。
  (1)育龄妇女的变化趋势。
  根据全员人口数据库分年龄别育龄妇女数分析(见图2),15-49周岁育龄妇女、20-29岁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和每年的女性初婚人口(20-24岁女性平均单岁年龄组)都呈持续下降的态势。
  结合近几年出生数据的分析,在现行生育政策下,安徽省的第四次生育高峰已经开始回落。在此情况下,适时调整生育政策可以起到削峰填谷的效果。


 

 

 

 

 

 

 

 

 

图2  安徽省15-49周岁女性人口数 
数据来源: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


  (2)育龄妇女生育年龄的变化趋势。
  通过对2012年以来育龄妇女生育年龄的分析,可以看到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年龄在25-26岁,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生育一孩的平均年龄在23-24岁,呈逐年上升趋势;生育二孩的平均年龄在28岁左右,呈逐年下降趋势。安徽省生育一孩的平均年龄接近晚育年龄,生育一孩与二孩间隔时间在4-5年,代际更替跨度和孩次间隔都较为合适(见表5)。


表5  2012-2015年安徽省育龄妇女生育年龄情况表(单位:岁)

 
数据来源: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


  (3)申请单独两孩的已婚育龄妇女年龄结构。
  自单独两孩政策实施以来,截至2015年9月,已有4.6万对夫妇依据此项政策申请了二孩生育证,其中已生育2.47万人(男婴13425人,女婴11304人,出生人口性别比118.76)。从已婚育龄妇女年龄结构上看,主要集中在27-32岁,没有出现大规模的高龄妇女家庭申请的现象,群众再生育选择较为理性和谨慎。
  (三)人口素质。
  根据妇幼卫生监测数据显示,住院分娩出生缺陷率在2010年之后呈现逐年回落趋势,出生人口素质稳步提升。
  (四)人口流动。
  安徽省是农业人口大省,也是流出人口大省,呈现出涉及人口多、流动范围广、流向变化快等特点。根据流动人口全员信息系统,截至2015年9月,流出人口 1757.9万人,流入人口 171.0万人。流动人口约占总人口25%,即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流动人口。其中,流出省外1598.0万,占总人口的22.9%。流出省外已婚育龄妇女495.2万人,占流出人口的31.0%。流出的目的地遍及全国所有省份,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上海、广东和北京等五省(市),占流出人口的81.1%。
  近年来,流动人口持续增加,与2011年的1436.1万人相比增加了300多万人,其中流出已婚育龄妇女的人数和比重虽有所下降,但总量仍在500万以上。
  二、计划生育工作情况
  (一)坚持“三个不变”,有序推进部门整合。
  继续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分区域分类考评,对处于各区域后进位次的县实行单项预警、重点帮助和重点管理,对重点管理县实行一票否决。2015年,省委、省政府继续专门召开高规格的计划生育工作会议和重点帮助县座谈会,省委、省政府两个主要领导亲自参加并作重要讲话。
目前市县两级已完成部门整合,乡级也在有序推进。各地在机构改革中抢抓机遇,勇于创新,探索出行政队伍、技术队伍和群团组织“三位一体”的基层卫生计生机构整合新模式。
  (二)稳妥扎实有序实施单独两孩政策。
  认真做好政策解读和优生优育宣传,指导各地做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孕产期保健、住院分娩、优生优育健康教育等服务工作。坚持实施出生人口监测预警机制,对目标人群的办证、怀孕、生育等信息实时监控、定期更新,加强日常调度,准确把握出生人口变动趋势。按月对各地最新出生人口数量及结构与前几年数据比对分析,全面评估单独两孩政策实施情况。
  (三)深化生育服务证制度改革。
  在前移服务证领取时间,推行特殊情形再生育审批全程代理制,明确婚育信息部门核查职责,缩短办证时限,限时办结和推行婚育情况承诺制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目前已在全省范围内实现了证件的网上办理、异地办理,建立了一套网上申请、异地核查、现居住地办理的工作流程,简化办理步骤,方便群众。
  (四)创新基层管理,提升群众满意度。
  按照“主攻皖北、提升江南、带动江淮”的战略思路,坚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基层,全面建立完善“村为主”的计划生育工作机制,推进基层群众自治,推行“诚信计生”管理模式。在城市社区打造“城市生活e站”,在农村打造“幸福生活e站”,为基层群众和流动人口打造贴心的优质服务平台。
  (五)深化关爱女孩行动,推进性别比治理。
  全面深化“关爱女孩”行动,加大对女孩户的扶持,完善孕情全程服务、社会性别平等政策,同时依法严厉打击“两非”,形成“党政牵头,部门联动,区域协作”的查处机制。全面推行住院分娩、出生实名登记制度,实现出生人口数据共商、信息共享。通过多种手段综合施治,出生人口性别比攀升势头得到遏制。
  (六)完善“一盘棋”格局,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与皖籍流动人口较多省份的协作,推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一盘棋”;推动流动人口区域协作工作联络站点建设,协同流入地共同做好皖籍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协调流出人口在现居住地获取更多的公共服务,维护合法权益;开展“管理创新”、“新居民计划”和“家庭发展能力建设”,积极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七)完善利益导向,提升计划生育家庭发展能力
  落实法定奖励优待政策,积极促进相关社会经济政策衔接兼容,稳步推进奖扶扩面、特扶提标(城乡统一)和长效节育奖励全覆盖。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生活、养老、医疗保障和社会关怀等工作,推动各地落实具体的扶助关怀政策措施。
  (八)提升数据质量,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开展全员人口信息系统数据质量提升活动。印发《全员人口信息系统数据质量提升活动方案》,针对全员人口信息系统中存在的人口信息错、漏、虚、重及逻辑关系错误等,进行核实、比对、更正、完善。

(安徽省卫生计生委供稿)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山东卫生信息网

GMT+8, 2025-5-8 08:19 , Processed in 0.09498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山东健康网

© 2001-2015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