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深入推进生育服务证制度改革,简政放权,规范服务,构建载体,完善机制,有效地解决百姓“办证难”的问题,受到群众广泛好评。 一、落实“三放两简一规范”,尽责利民 一是下放一孩生育登记管理权限。取消一孩生育审批,实行一孩生育登记,登记权限下放到村(居)。 二是下放再生育审批权限。县卫生计生局委托乡镇(街道)审批,将再生育审批权限下放到具备审批条件的乡镇(街道),群众在乡镇便民大厅窗口审批。 三是放宽登记审批受理单位。流动人口一孩生育登记实行户籍地或现居住地登记。户籍人口在乡镇(街道)或村(居)委会、社区登记。再生育审批由女方户籍或工作单位所在地乡镇(街道)受理。 四是简化再生育审批程序。取消再生育审批公示;取消审批表中镇、村两级干部签字;取消多头盖章,只保留工作单位或户籍地一处盖章。缩短审批时间,婚育信息在省内核实的, 10个工作日内办理;需与外省核实的,20个工作日内办理。 五是简化办证所需材料。除规定应提供的身份证、结婚证、出生医学证明外,不再增加证明材料。能够通过全员人口库获取的信息,不再要求提供证明材料。申请人户籍地、居住地、工作单位分离的,只需提供其中一处的证明。 六是规范生育证件。规范《再生育审批表》、《再生育证》和《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在孕产妇保健手册中增加一孩生育登记信息和服务内容,取消一孩生育服务证或服务卡。 二、建设“三个载体”,尽力便民 一是建设便民服务大厅,集中办证。建成县级便民服务大厅92个、乡镇级1023个,设立证件办理、宣传咨询、奖励扶助、流动人口服务等工作窗口,实行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 二是加快信息化建设,快捷办证。以“百姓一张卡、政府一张屏”为目标,实施“33651工程”,即建设省、市、县三级平台;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全员人口三大基础数据库;形成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计划生育、综合管理六大业务应用系统;基本建成省、市、县、镇、村五级网络;推行居民健康卡,统一规划、一卡通用、一卡多用。积极推行网上办证,开发网上办证信息系统,实现个人信息提交,证件审批、盖章、打印、发放均在网上完成。 三是推行承诺制和代办制,贴心办证。对育龄夫妻无法证明婚育情况,信息难以核查的以及空挂户、口袋户、集体户等各类人员无法无处出具证明的,实行承诺制。在乡镇(街道)和村居(社区)推行代办制,代办生育证件办理及各类奖励优惠政策申请。对行动不便的申请人上门服务、全程代办。 三、健全“三个机制”,尽心为民 一是健全目标责任考核制。将生育服务证制度改革列入计划生育目标责任书,加大生育证办理等服务群众指标的考核权重,引导基层,创新服务。凡因办证在媒体上出现严重负面报道的,实行“一票否决”。 二是健全监督检查机制。省委、省政府组成督查调研组,加强对贯彻落实中央〔2013〕15号文件及生育服务证改革情况的督查。省卫生计生委加强重点工作督查,有效推动生育服务证制度改革等其他8项重点工作的落实。 三是健全办证工作机制。完善办证一次性告知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代办制、承诺制、责任追究等工作制度,推动工作上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