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仙游路社区是国家级“新家庭计划”项目试点单位之一。项目开展一年多以来,通过不断优化机制、整合资源、创新载体、深化服务,让“新家庭计划”在社区接地气、有底气、扬正气、聚人气,使新家庭、新服务、新感觉、新生活成为居民家庭的情感共识和不懈追求。 一、优化机制突出“全”,提升“社区、片区、楼院、家庭”四网服务平台,让新家庭计划在社区“接地气” (一)社区层面完善“保障网”。成立“新家庭计划”领导小组,并根据工作职能划分了培训、活动、宣传、入户、评估等若干工作小组,完善每周安排、每月推进、每季度评估的工作机制。 (二)片区层面打造“互助网”。在15个片区设立互助点,让服务机制深入人心。成立便民服务队,提供防盗门、感应灯维修等服务;打造银龄创业工作室,让居民相互传授手工才艺。 (三)楼院层面提升“民情网”。畅通民意需求表达机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需求、征求建议,共收集调查问卷330份。 (四)家庭层面落实“责任网”。在居民家庭中选择1名家庭责任人进行培训,让其指导家庭成员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帮助照护老人,促进家庭发展能力的提升与传承。 二、整合资源体现“新”,建强“社工、义工、志工、同伴”四有服务队伍,让新家庭计划在社区“有底气” (一)社工专业有能力。借鉴有关经验,探索购买服务的新模式,让专业化的社会组织和企业承担部分项目内容,共同参与活动策划、组织实施、分析评估;整合专业机构力量,建立家庭保健、科学育儿、养老照护、家庭文化4支专业服务团队。 (二)义工奉献有热情。社区建有义工服务站,发挥艺术团、合唱团、文明巡访团等11支200余人的义工队伍的作用,让居民在社区充分展示才艺,使社区“日日有活动、周周有安排、月月有演出、处处有亮点”;注重发挥楼组长、片长、居民骨干的作用,收集居民的反馈意见建议40余条,提供需求服务120余人次。 (三)志工团队有实力。实施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模式,通过工时认证补贴、物品配备等形式给予扶持,发挥志愿服务聚集效应,目前已建立5支特色志愿团队,为居民提供爱心陪伴、电脑培训、家电维修等20余项服务内容。 (四)同伴共处有圈子。居民凭借兴趣爱好自发形成了健身、育儿、保健、读书等朋友圈,定期举办活动,成为“新家庭计划”项目的活跃力量;逐步打造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家庭守望促进会,推动家庭关系的和谐。 三、宣传教育着力“实”,拓展“微课堂、微联盟、微传递、微记录”四微服务载体,让新家庭计划在社区“扬正气” (一)微课堂分类培训。根据居民需求开展分类培训,实行每场时长不超过1小时的“短平快”微课堂教育模式,共开设4大类16个班次的培训班。每次培训及活动结束后,做好调查问卷的汇总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微联盟群策群力。成立“家庭发展联盟”,建立了团队和居民两个交流QQ群,定期组织座谈会、工作推进会;社区开通了微信服务平台,每周发布信息不少于5条。 (三)微传递弘扬新风。打造社区“四德榜”,开展“当好人、做好事、弘扬好家风”的“三好”正能量传递行动,开展家规家训征集、“身边的感动事”主题征文,营造和美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社区的良好氛围。 (四)微记录同步视角。成立了社区TV工作室,以百姓视角记录新家庭计划的新鲜事、感人事,制作视频短片;在金门社区报上开辟社区公告板、“百姓随手拍”等栏目,传递新家庭计划理念,引领社区服务方向。 四、深耕服务主打“亲”,打造“联动、惠民、精细、便捷”四化服务模式,让新家庭计划在社区“聚人气” (一)多方联办,推动服务内容多元化。与区卫生计生局、民政局、妇联等部门联合开展养生保健、应急演练、法律咨询等活动10余场,先后开设营养美食、养生茶艺、焙友沙龙等特色培训班12个,与10余家企事业单位联合举办社区运动会、社区春晚、唱响中国梦等特色活动。 (二)公益惠民,推动服务活动常态化。建立长者服务中心,推进“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服务;建立社区救助中心、优生优育指导服务站、居民诉求服务站,落实各项惠民政策。 (三)精细提升,推动服务品质专业化。社区医疗团开展了健康查体、义务巡诊、家庭病床等全方位的医疗服务,并组织开展了“名医进社区,为民送健康”、“营养美食学堂”、流动人口免费生殖健康查体、育龄妇女孕前优生检查等多项活动。 (四)方便快捷,推动服务延伸信息化。创建了“社区QQ群”即时通讯平台,开通了便民服务网,方便居民浏览“新家庭计划”项目的活动内容等,更便捷地享受到“新家庭计划”的服务。(山东省青岛市卫生计生委供稿) |
Powered by Discuz! X3.2 山东健康网
© 2001-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