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由北京协和医院牵头援助,北大医院、北大人民医院、北医三院参加,首批派出共28位医疗队员,北京协和医院的10队员负责医院管理和护理管理以及放射、超声、病理、药剂、手术室、麻醉、检验、重症医学等8个平台科室建设。北大3家医院的18名队员负责血管内科、肾脏内科、神经内科等18个专科建设。 两月余来,大家克服高原反应,尽快融入自治区人民医院,融进临床一线,在参加日常繁重的医教研工作之余,充分调研,全面深入了解各个科室的现状,密切和大后方支援医院、科室组团联系,群策群力,提出一整套符合受援医院实际情况的、切实可行的短平快以及长期帮扶规划,提高组团援藏医疗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一、建设西藏自治区的医学检验中心 “组团式”医疗队紧紧围绕医疗安全、质量改进、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全面启动西藏自治区医院检验科ISO15189质量体系建设和认证工作。10月23日邀请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的专家团队以及中国国家合格评定认可委员会的领导和4位国内顶级的ISO15189主任评审员免费在拉萨举办ISO15189医学实验室认可内审员培训班暨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临床实验室质量指标在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 二、建立辐射全藏区的病理诊断平台和远程病理会诊中心 西藏病理设备也较落后,病理医技人员严重匮乏,但疑难病理并不少见。医疗队针对这些实际问题想办法解决。成立了西藏首家远程病理会诊中心,并按照“组团式”援藏的宗旨,由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病理科主任担任会诊中心主任委员,援藏医疗专家任名誉主任委员。10月17日医疗队员邀请全国病理技术学组组长及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专家团队在自治区人民医院成功举办首届西藏病理学术年会,西藏各区病理科室的相关人员50余人参加了会议,大家认真听讲,详细记录,踊跃提问,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医疗队还免费送给各地市医院病理科14套60余本专业书籍,并成立了西藏病理技术学组。 三、筹建西藏自治区影像诊断中心 为优化整合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医疗队计划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优化流程等方面拓展的同时,与西藏自治区卫生计生委等相关负责部门协调,进行合理的区域医疗规划,推进分级诊疗制度以及充分利用信息系统、网络技术和远程会诊手段来解决这个难题。 四、推进平台建设 针对科室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偏低、临床危机处理能力偏弱等问题,医疗队员采取集中授课,床旁演示和特殊病例讨论等方式,优化手术麻醉的工作流程,严格执行术前访视和术后随访,加强术中麻醉管理能力,并针对危重复杂患者科学设计麻醉方案,提高围术期综合麻醉管理能力。结合医院的手术实际情况,加强急、危重病人的救治能力,优化学科的基本建设,打造高效、安全、创新的手术平台。逐步开展以自治区医院为龙头的辐射全自治区的继续教育项目,进一步扩大科室及医院的整体影响力。 五、建立合理用药平台 为使自治区人民医院的药剂科在保障药品供应和安全合理用药方面获得全面提升,保障用药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合理性,医疗队迅速整理、分析和完善医院现有的药品目录,编辑医院药品集,与组团式医疗专家密切沟通,提出医院没有的药品目录,积极招标采购,让医生和病人有药可用,满足藏区不断发展的医疗需求。同时启动藏区临床药师联合培养、培训工作,为合理用药、科学用药、规范用药培养人才。 六、培养人才,打造梯队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将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临床专科划分为“组团式”援藏重点建设科室、培育科室、扶持科室三个档次。在设备购置、人员补充、经费支持等方面予以依次、优先、重点帮扶。同时在相应科室选拔骨干人才作为“造血干细胞”,也划分为重点培养、培育、扶持三个档次,在进修、读研、科教等方面予以依次、优先支持。 医疗队积极参与自治区医院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研究生培养工作,所有的“组团式”医疗队员都纳入师资队伍和研究生导师组。采取多种激励形式,进行住院医师、研究生联合招生、培养,逐步扩大研究生导师队伍和研究生培养人数,尽早建立西藏地区的第一个博士生招收点。 七、加强科研工作 积极扶持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高原疾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制定相关激励政策,鼓励全院广大医护人员和医疗队员积极联合申报相关科研课题。在经费支持方面予以配套,并为高原病研究所提供实验室和办公保障,力争在高原疾病研究方面在国内取得领先优势。 医疗队积极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信息所和图书馆沟通,通过现场考察和实地调研,已达成口头协议,帮助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建立数字图书馆与“查新”中心。以满足藏区医、护、管理人员随时随地进行文献检索,了解医学领域国内外最新成果和进展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