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南讯 5月15日,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项目第三批拜师大会召开,省、市两级246名继承人向123位指导老师行献花、敬茶和鞠躬拜师礼。 据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武继彪介绍,师承教育项目第三批指导老师共215名,继承人430名。继承人将跟师研修三年,每周跟师临床或实际操作的时间不少于3个半天,学习和继承宝贵临床经验。第一、二批已分别确定203名、214名指导老师,继承人406名、428名。通过学习,前两批继承人的中医药基础理论水平、临床实践能力和业务素质均得到明显提高。 2013年我省正式启动省、市、县、乡镇、村5级公立医疗机构开展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共投入经费4000万元,计划分期分批遴选1000名有独到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老中医为指导老师,选配2000名中青年业务骨干为继承人,以师承方式培养中医药继承创新型人才。 第三批指导老师遴选条件较前两批有所调整。即中药师承工作加入师承教育项目,将更多有独到中医药专长的名专家纳入师承带教范围。同时,将指导老师遴选条件“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年以上”变更为“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0年以上”,正在担任省级师承指导老师的专家可以再次入选。 把老专家的学术经验继承下来,是继承发展中医药学的重要途径。武继彪认为,中医药学具有实践性、师承性强的特点,师承教育是综合现代医学人才教育方式、中医药学术特点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式,继专业基础教育之后,在临床实践方面进行的继续教育。师承教育强调临床实践,突出名医指导,注重学习古典医籍,使继承人逐步具备深厚的中医药理论功底和较高辨证论治水平,有利于培养出高层次的中医临床人才。 |
Powered by Discuz! X3.2 山东健康网
© 2001-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