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夏初气温忽高忽低,会影响人的神经、内分泌等调节功能,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近日,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山东省心脏移植中心主任刘天起说,心血管疾病是世界公认的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要倍加呵护,心脏很敏感,“护心”有秘诀。 感冒也能诱发心脏病 刘天起说,许多人可能不知道,不少心衰、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是感冒诱发的。患感冒后,身体就会启动保护机制,抵抗病毒入侵。此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会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对于一些患有心脏病的感冒患者来说,增加了诱发心衰的危险性。 天热吃凉拌食物易腹泻,腹泻也会诱发心脏病。因为腹泻可导致人体内水分丢失过多,血容量急剧下降,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缓慢。同时,腹泻致病菌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容易促使血管痉挛、改变血管壁的通透性。这些因素可造成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甚至猝死。 天气冷热不定,人的心情也会跟着时好时坏,情绪不好也会诱发心脏病。当人的心理出现波动的时候,心脏跳动的频率就会加快,同时导致血压升高,人的大脑出现了异常兴奋的状态。因此,心理因素会直接导致心脏出现对应的波动。另外,天气热影响人的睡眠,如果长期睡眠不足,通过损伤血管影响心脏健康。 吃住行讲“规矩” 能预防心脏疾病 春夏预防心脏疾病离不开吃、住、行,这里面又有什么“规矩”呢?刘天起说,吃清淡、不要饱食,注意保暖和通风,更不要劳累过度。 吃的太饱会造成心脑等重要脏器的供血相对不足,由于饱腹后胃膨大,上抬膈肌,挤占心脏的位置,使心脏活动受限,容易造成心脏病骤发;过度的脂肪、蛋白进入血液,导致血液稠厚,心脏的负荷大增,心脏就会“闹事”。 气温变化大、空气干燥,呼吸道黏膜保护作用降低,人体的免疫力在这样的环境中会减弱,致病细菌和病毒在温热的天气中很容易复苏。所以,心脏病患者要特别注意居室的通风。 有人说,心脏病人应多运动,这话是不准确的。刘天起说,心脏病人运动要有“度”,最好的锻炼方式是散步,可以饭后百步走,但不要爆发性地运动或活动,如突然跳跃、提重物、抱小孩等。如果在运动或活动时出现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头痛、恶心、面色苍白等症状时,表示心脏无法承受此运动量,应立即停止,服用救心药品,或者就近医院就诊。 当心被“压”出心脏病 眼下,堵车也很常见的事情,但是许多心脏病患者往往在堵车时发病。刘天起说,遇到堵车,精神会高度紧张,肾上腺皮质醇浓度增加,心跳加快、心肌疲劳,从而诱发冠心病的发生。遇到堵车要尽量放松心情,并且不要打开车窗,因为堵车严重的地方也是“重污染地带”,空气中充斥着大量含苯、甲苯、二甲苯等有害物质的汽车尾气。 另外,要警惕压力过大,当压力过大或长期侵扰身心时,心脏就会被“压”出毛病。如坐立不安、容易流泪、对日常的琐事力不从心、比平常更加犹豫不决、食欲大减、注意力难以集中、睡眠受到干扰等。别把这些症状不当回事,要及时采取行动为身体减压。 当心肌疲劳、受损、心律失常等情况出现时,心脏无法获取充足的血液。此时,一些人不会表现出胸闷、胸痛的典型症状,仅出现腹痛、消化不良、腹胀,特别是年轻人,应当注意。 |
Powered by Discuz! X3.2 山东健康网
© 2001-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