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有媒体曝光常用药克拉霉素改变剂型,由普通胶囊改成软胶囊,摇身一变成为独家品种、享受单独定价后身价比普通胶囊高出22倍的消息。随后又有业内人士报料称,部分原研药明明专利已到期,却仍能享受单独定价,明明价格比同类药品高出20倍,也能轻松中标,相当有失公平、公正。(4月21日《羊城晚报》) 这条新闻曝光的药价虚高问题,都是单独定价药品。什么药品有资格单独定价?原国家计委2000年印发的《药品政府定价办法》第七条规定:企业生产经营的政府定价药品,其产品有效性和安全性明显优于或治疗周期和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其他企业生产的同种药品的,可以向定价部门申请单独定价。从现实来看,单独定价主要是受专利保护的原研药。 问题是,有的药品专利已经到期,有的药品简单变个剂型,为何仍能享受单独定价待遇,究竟凭什么?更令人不解的是,为何药品单独定价后价格就飞上了天,比同类药品高出20多倍?希望价格主管部门对此现象进行解释。同时,也希望有关部门介入调查,药品单独定价环节有没有猫腻。只有如此,才能向广大药企和公众交代。 从“葛兰素史克案”来看,原研药专利到期后,就通过行贿的办法获取利益。据悉,面对自己的某些专利药资格到期,大量国内仿制药即将上市,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先后实施所谓“长城计划”、“龙腾计划”,行贿数千万元。另外,在去年爆出的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腐败案中,就涉及到药品单独定价。因而,药品单独定价之后变“天价”,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腐败。 近些年来,有关药价虚高、暴利的内幕不断被业内人士抖出,例如,广西花红药业董事长韦飞燕指出“九成药品有50%降价空间”。一家名叫降药价网的网站,也显示70多万种药品存在暴利。显然,药价虚高一方面增加患者负担,另一方面增加财政补贴负担。因此,凡是涉及药价虚高的问题,有关部门必须重视,既要深入调查,也要回应舆论。 显然,部分药品价格虚高就缘于单独定价,准确地说,缘于《药品政府定价办法》某些不合理规定,笔者以为,该办法某些规定,要么彻底取消,要么进行修改。最理想的做法是彻底取消,即废除药品单独定价。因为药品单独定价不仅会滋生暴利,也会滋生腐败,而且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这像一个“怪胎”——药品应由市场定价,怎能变成单独定价? 在笔者看来,保护原研药不能依赖于政府定价,而应该依靠于法律和市场,假如某些药企在专利保护期内仿制专利药,应该动用法律武器进行严惩。而且,原研药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这些优点,其它药品难以竞争,自然可以在市场获得较高收益,没有必要靠政府单独定价来保护。而且,其他国家似乎也没有药品单独定价。 从相关报道看,取消药品单独定价的传言出现过多次。遗憾的是,至今未动真格。笔者希望,即将出台的《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方案》,把取消药品单独定价纳入其中,以市场化定价来取代药品单独定价,维护患者利益和市场公平。 |
Powered by Discuz! X3.2 山东健康网
© 2001-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