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二院小儿外科专家王若义做客大众网《名医大讲堂》 大众网济南10月19日讯(记者 黄勇)儿童处在特殊的生长发育时期,天生活泼好动。但是由于缺少生活经验,常常因为运动不当造成运动损伤或骨折。由于儿童软组织比较多,骨折的治疗方式等等与成人骨折是有很大区别的。近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外科专家王若义主任做客大众网演播室,与广大网友讲解了小儿骨折疾病预防及治疗方式等问题。 访谈中,针对小儿骨折,首要问题应该就是日常生活中造成小儿骨折的原因有哪些?据王若义介绍,容易造成小儿骨折的原因主要有:1、产伤:接生时暴力过大;由于其它原因需迅速结束,产程助产力大;新生儿骨骼本身有病理改变,轻微外力致骨折,如成骨不全。2、日常生活中造成的损伤最常见的损伤原因,如摔倒、游戏、竞技性运动伤等等。3、交通事故损伤呈逐年增多趋势,特点多为高能量损伤,多发骨折,粉碎骨折,且合并脏器损伤。那么,儿童一旦发生骨折,就应该进行及时科学的诊疗。相对于成人骨折来说,小儿骨折的治疗还是有区别的。王若义表示,小儿骨折并非不要求解剖复位,但不强求解剖复位,因为小儿骨折后有很强的生长再塑形能力与过度生长现象。通过闭合复位石膏制动或牵引复位达到骨折愈合,绝大多数可以得到满意的最终结果,相反不恰当的切开复位内固定往往是造成骨折不愈合严重并发症的原因。对于某些闭合复位后维持复位位置很困难的骨折,如肱骨髁上骨折、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也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其结果远远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病例。对某些闭合复位后又移位的病例,只要骨折后不超过一周,再次闭合复位仍有成功的希望,不应放弃再次努力的尝试而切开复位。只是对那些非手术难以达到可接受复位位置的病例,或者大龄儿童或已接近发育成熟,没有更多的自身再塑形能力的病例,才考虑切开复位。与成人骨折相比较,儿童骨折需要切开复位内固定仍只占很小的比例。尽管家长对骨折的复位要求越来越高,经济负担承受能力越来越大,但仍应强调指出,不必要的切开复位必须禁止。儿童骨干与干骺端骨折自然修复愈合能力是很强的,自然修复过程极少发生骨折不愈合,儿童骨折后骨不连绝大多数发生在切开复位应用不恰当内固定之后,多是医源性并发症。此种情况一旦出现,其治疗往往比成人更困难。 有家长疑问,小儿骨折后,是否需要补充钙剂或服用接骨药,饮食注意哪些呢?针对家长普遍关心的这些问题,王若义向记者表示,骨折后,多数患者认为多补充钙质能加速断骨的愈合。小儿骨折后不要急着补钙,再说小儿骨折的愈合较成人快,骨骼塑形能力也比成人强。所以,更不需要服接骨药。如果家长在饮食上想补补营养,可以买些大虾回来煮汤,用虾汤蒸鸡蛋,用银鱼(或虾皮)蒸鸡蛋,去买个筒子骨煮汤(煮时放少许醋),煮好汤后放冰箱里冷藏一会,用勺子撇去上面的油脂,然后给孩子喝清汤。此外,还可以喝喝牛奶等含钙丰富的食物。 儿童出现骨折后,除了及时科学的诊治以外,后期的康复训练也是很重要的。访谈最后,王若义提醒广大家长,在骨折早期(伤后1—2周),应帮助患儿活动非受伤部位各关节,以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并可促进血液循环。骨折两周后,伤处日趋稳定,可帮孩子逐步活动患部上下关节,动作应缓慢,活动范围应由小到大。骨折后期,应鼓励孩子克服疼痛加强患部的主动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身体恢复得更快更好。 |
Powered by Discuz! X3.2 山东健康网
© 2001-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