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健康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山东健康网 山东健康信息 查看内容

张树栋:三十三载从医路,一生秉持医者心

2016-9-22 08:18| 发布者: zjp0709| 查看: 786| 评论: 0

摘要: 张树栋院长 大众网烟台9月14日讯(记者 邢晨 通讯员 栾秀玲 特约摄影 汤志娜) 他像一条河,不舍昼夜,只为将悬壶济世的理想精益求精。他像一匹马,百折不挠,只为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一流的治疗。他像一座灯塔 ...

张树栋院长

    大众网烟台9月14日讯(记者 邢晨 通讯员 栾秀玲 特约摄影 汤志娜) 他像一条河,不舍昼夜,只为将悬壶济世的理想精益求精。他像一匹马,百折不挠,只为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一流的治疗。他像一座灯塔,扛下所有风吹雨打,引领着一所历经百年沧桑的医院奋勇向前。他是全国知名骨科专家,他是患者最信任的“亲人”,也是学生最值得依靠的“师长”,他叫张树栋,烟台市烟台山医院院长、烟台市妇幼保健院院长,他用33年春华秋实书写出一曲大医精诚的赞歌。

张树栋院长详细为患者讲解病情

张树栋院长为患者做治疗

  不舍昼夜 铭记患者至上

  “365天,他几乎没有享受过双休日,早上6点出门,晚上9点以后回家是常事。在我们眼里,张院长就像一只停不下来的陀螺。”提到张树栋,与他搭档多年的赵中原副主任医师颇有感慨。

  作为院长,扛起一所三甲医院的日常管理工作已实属不易,但作为胶东地区骨科权威专家,慕名而来的患者则成了张树栋心中最大的牵挂。为了不辜负病人,张树栋坚持出门诊,工作日太忙,就拿出周末休息时间坐诊。这个习惯从他1997年晋升为医院副院长开始一直延续至今。近20年来,除了公务外出,张树栋基本没有因为个人原因耽误过出诊。

  “患者能够不辞辛苦排队挂号,说明他们信任你。作为医生,患者的信任是最大的光荣,是不应该被辜负的。”张树栋告诉大众网记者,这些年来挂号的外地人越来越多,为了能够让患者不至于白跑一趟,张树栋每次门诊都要加班到中午一点之后,病号多的时候,甚至要到两点半才能结束。

  为了能够真实感受张树栋院长的工作强度,2016年7月17日,大众网记者特意来到医院,对张院长一上午的坐诊进行了跟踪采访。

  从早上8点到下午1点,张树栋总共接诊患者40余位,5个小时,他只起身喝过两次水,每次时间不超过两分钟。一上午的跟踪采访,记者饥肠辘辘已经有些吃不消,但张树栋院长却又马不停蹄地与同事们商讨起医院行政管理方面的问题。

  “张树栋院长是医院里公认的‘超人’,很多年轻人都跟不上他的节奏。”赵中原告诉大众网记者,前些年最忙的时候,他每天要做三至四台手术,加起来在手术台上的时间就要超过7个小时,再加上医院里的大事小情,一天下来的工作量可想而知。

  “为什么要这么累呢?”听到这个问题时,他的回答轻描淡写,“这么多年都是这样度过的,习惯了就不觉得累了。”

  “世界上没有超人,累不累不言自明。但是为什么张树栋院长能坚持高强度工作这么多年,我觉得可能是因为他心里有一股劲儿在推着他往前走。” 赵中原所说的“劲儿”,其实就是患者。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拂过中华大地,全国上下发展经济的热情空前高涨。随着一座座高楼大厦,一间间机械化厂房拔地而起,工伤事故也随之频繁起来,很多人因此伤残。

  看着患者在病床上哀嚎,年轻的张树栋被深深地震撼。虽然在当时,显微外科尚属医学难题,但张树栋却迎难而上,牵头成立了断肢再植攻关小组。听说一位年轻医生要尝试外科手术的“禁区”,很多圈内专家纷纷摇头。可是,张树栋却像是没听见似的,一头扎进了解剖室,整夜与尸体为伴。他将尸体一点点解剖,了解血管、神经走向,他反复试验,不断摸索,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断肢再植最关键的缝合血管及神经技术终于被攻克。

  张树栋不仅能把普通断肢再植做得完美,而且还攻克了小手指的末节再植、大脚趾带血管神经的皮瓣移植再造拇指等超高难度手术。

  “断肢再植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在烟台,有数不清的患者因为张树栋院长的‘迎难而上’而避免成为残废。”赵中原告诉记者,任何人想要成功都要有坚定的信念做支撑,而在张树栋的心里,病人的康复就是他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张树栋院长教授患者康复锻炼要领

烟台国际儿童脊柱与关节疾病慈善义诊获得国外专家鼎力相助

  大医精诚 不忘医者本心

  病人在张树栋心目中到底有多重的分量,记者在跟随张树栋院长采访的几天时间里有了很深的感受。

  走进张树栋院长的诊室,你时常会看到患者在被“罚站”。“他们是在进行康复训练,很多病人通过练习,病情会有很大改善。”张树栋院长告诉记者,很多关节类疾病,完全可以通过科学的锻炼来减轻病痛或者延缓发病。

  “作为医生,我们有义务进行健康宣教,让每一位患者都能够尽量少用药物或避免手术治疗。”在张树栋看来,只要是“病”,患者就会承受痛苦,所以只有将健康的知识传递给患者,才能够最大限度地让疾病远离老百姓。

  “张院长医德特别好,我明天就要出院了,今天特地来感谢他。”大众网记者在跟踪采访期间,恰巧碰到了前来致谢的丛大爷。今年65岁的丛大爷,因为腿部关节疾病住院手术,在住院的14天时间里,张树栋院长一直关心着他,这让丛大爷十分感动。

  “张院长总是替患者考虑,手里的笔特别慎重,总希望给我们省点医药费。能碰到张院长这样的好大夫,心里很高兴。”丛大爷坐在轮椅上,眼睛里充满了感激。

  “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患者可能觉得很感激,但是作为医生来说,只是做了我们应该做的事情罢了。”当大众网记者将丛大爷的话转述给张树栋时,他如是说。

  在张树栋看来,患者和医生之间是一种休戚与共的关系。医生对患者负责,事事为患者着想,患者因此信任医生而配合治疗,病情得以迅速康复,医生亦可以从中获得幸福感和成就感。这种良性的循环下,医患关系自然会变得和谐。

  患者是张树栋心中永远的牵挂,而让医疗成果普惠百姓,特别是弱势群体则是张树栋多年来的愿望。

  “烟台国际儿童脊柱与关节疾病慈善义诊活动”就是张树栋院长大力推广的一项面向贫困、孤残儿童免费进行躯体矫正手术的慈善活动。自活动开展以来,已经有百余名儿童免费接受了畸形矫正手术,彻底改变残疾的命运。他们中的很多孩子,已经走进了梦寐以求的学堂。

  在我国,青少年出现脊柱畸形的发病率已接近1%。此类疾病治疗难度很大,不仅医疗技术要求高,且数万元乃至十几万元的高昂费用,令许许多多贫困家庭望而却步。

  作为一名骨科专家,张树栋深知这种疾病对孩子们的伤害。因此,他驱车跑遍了山东各地福利院调研残疾孤儿情况,并整理出一份写满孩子原始病情的资料汇总。在调研过程中,张树栋看到孩子们如履薄冰的走姿和无奈哀伤的眼神心如刀绞。

  为这么多孩子进行手术,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很多人觉得依靠一所地方性医院根本不可能办到。但是为了让孩子们解除痛苦,张树栋四处奔走,凭着一股子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拼劲,2003年,烟台山医院与北京国际援助中国孤儿委员会联合举办了“烟台国际儿童脊柱与关节疾病慈善义诊活动”。

  张树栋与烟台山医院悄无声息而又毫不保留的付出,感动了国内外专家。美国斯坦福大学医疗中心小儿骨科Gamble教授、Lawrence Rinsky教授、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郭源教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骨科陈博昌教授、上海复旦大学儿科医院骨科马瑞雪教授、北京儿童医院骨科孙琳教授等顶尖专家积极响应,自费前往烟台义务为残疾孤儿实施手术矫形康复治疗。

  谈到慈善义诊活动,张树栋说的更多的是技术层面的成果,对于自己为孩子们争取到的福祉他却闭口不谈。而记者在翻阅资料时偶然发现了一段当年受助者母亲接受采访时说的话。“如果没有这次慈善活动,我的孩子可能一辈子也无法站起来生活了,是医院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

张树栋院长在为患者手术

一台手术下来张树栋院长很疲惫

  敢为人先 赢得杏林春满

  “张树栋院长身上有一种‘魔力’,许多平常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他总有办法将其变成现实。”谈到最佩服张树栋院长的地方,赵中原医生如是说。

  1999年,烟台山医院成立了全省首个骨关节科。当时,人工关节置换在国内尚属新兴专业,全国能够开展此类手术的医院凤毛麟角。一所地方医院想要在骨关节领域有所斩获,在很多业内人看来实属异想天开。

  “当时很多人断言,烟台山医院的骨关节科一定干不长,张树栋的想法太天真。”作为骨关节科的元老,赵中原回想起当时的情形感慨颇深。由于当时,人工关节置换在国内可供参考的资料很少,张树栋和他的团队甚至连“摸着石头过河”的条件都不具备。

  “香港玛丽医院拥有全亚洲最领先的关节置换技术,张树栋院长愣是独自一人远赴香港玛丽医院做学员,硬啃下了人工关节置换这块硬骨头。”赵中原告诉大众网记者,张树栋院长是中国大陆前往玛丽医院学习人工关节置换的第一人,由于条件艰苦,没有宿舍,张树栋就在狭小的办公室里硬挺了三个月。

  经过刻苦钻研,张树栋终于从香港带回了人工关节置换技术。从1999年建科开始,烟台山医院的人工关节置换水平突飞猛进。2001年张树栋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活动半月板膝关节置换手术;2006年又在山东省首次开展计算机辅助髋、膝关节置换手术;同年与美国史赛克公司合作成立了山东省计算机导航临床研究中心,使医院在人工关节外科方面形成了门诊、住院、手术、康复和随访一条龙式国际化诊疗模式,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一致肯定。

  “当时很多人说我们不行,但是张树栋院长用事实告诉大家,我们不仅行,而且还能做到最好。”赵中原骄傲地说道。

  张树栋院长在业务上敢为人先,而在医院管理方面,他更是倾注了大量心血。

  2009年9月,烟台山医院与烟台市职业病医院、烟台市妇幼保健院实现整合,由于三所医院历史背景、专业结构、目标定位、文化传统各有不同,为了让整合后的医院健康发展,张树栋开创性地实施了“综合绩效管理”“医疗质量管理”两大体系,打造了“骨科、肿瘤、妇幼、慢性病防治、急诊急救”五大特色专业。通过制度创新,目前,烟台山医院在妇幼保健、职业病防治领域均达到领先水平。

  “在烟台山医院生产,我感觉每一天都过得很踏实,我想这种安全感,是每个孕妇都想要的。”在烟台山医院顺利产下宝宝的张女士幸福地说道。

  幸福挂在了妈妈们的脸上,而为了让幸福绽放,张树栋院长和他的同事们做了大量的工作。

  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一直以来都是妇幼保健工作的头等大事,为更好地服务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烟台市妇幼保健院于2015年2月,上线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监控软件管理系统。该系统的上线,对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进行安全监控,不仅规范了就诊流程,更对产妇和婴儿提供了安全保障。

  为了让全市范围内的准妈妈们都能享受到科学、规范的医疗,张树栋院长代表烟台市妇幼保健院与全市13家县市区妇幼保健院院长签订双向转诊协议。一举构建起“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烟台市妇幼双向转诊网络。

  “该网络的建立将极大地提升危急重症孕产妇和婴幼儿救治能力,规范了烟台市产前筛查工作,推进公立医院分级诊疗改革试点,提高全市妇幼医疗保健水平。”张树栋院长如是说。

  与此同时,烟台市妇幼保健院依托综合医院的管理方式,集中优势资源,在咨询、筛查、产前诊断、随访等方面均有很大提升。尤其在产前诊断方面,医院积极开展健康宣教,开办孕妇学校;加强心理咨询;引入叶酸代谢筛查;开展产前诊断,一方面通过羊水、脐血和绒毛进行诊断,另一方面引入超声印象学检测,大大提升了产前诊断的有效性。

  作为山东省唯一一家集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院三甲为一身的地市级医院,烟台市妇幼保健院建立了完善的妇幼服务体系,为每位待生产的妈妈保驾护航。数据显示,2014年,烟台市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为6.90/十万和3.11‰,远低于山东省的14.63/十万和5.30‰,为此,烟台市妇幼保健院院长张树栋受到了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表彰。

  1860年,时任天主教方济会法国籍总长的姆姆玛得伦得帕逊先生,在烟台山脚下创建了天主教施医院(烟台山医院前身)。时光荏苒,一百多年后,张树栋院长四处奔走,希望能够促成烟台山医院与法国的再次“联姻”。

  在这个过程中,“烟台市荣誉市民”、法国人Michel Humbert(米歇尔·贺伯特)给予了张树栋很大的帮助,并与他成为了挚友。“我很荣幸能够和张树栋院长成为朋友,他对工作的热情深深地感染了我,在我心中,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远在马来西亚出差的贺伯特通过邮件向大众网记者表达着自己对老朋友真挚的感情。

  贺伯特告诉记者,在他印象中,张树栋是一个愿意为工作倾其所有的人,他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让烟台人民能够享受到最好的医疗条件。

  经过不懈努力,2009年,“烟台中法友谊医院”挂牌,成为中法两国建交53年来双方政府唯一批准的技术合作医院。通过引进先进的法国急诊急救模式,烟台山医院建立起急救工作和创伤、心血管、脑卒中、急性中毒、急性消化道出血五大急救体系建设,使医院的医疗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一所医院想要发展,想要为更多的患者服务就必须不断地创新,这是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职责。”对于医院管理上的成绩,张树栋院长谈的是责任是义务,但是大众网记者却从他的一段诗中读出了他对医院炙热的感情:

  亲亲我的梦想,背起我的行囊,我们出发吧,去找寻梦实现的地方,这次,我不会将你丢失,人性、规范、国际化,我和我的梦想,中法友谊医院,我们共同的梦想……

三院整合让医院焕发新春

张树栋院长工作中

  饮水思源 传承大医精诚

  “他是我最得意的学生。”84岁高龄的曲曰池听到张树栋的名字眼里充满了欢喜。曲曰池是烟台山医院骨科老主任,2009年被评为“烟台市十大医界名人”,张树栋1983年进入烟台山医院时,正是在曲曰池主任的提携下走上了骨科医生的道路。

  “当时新医生入职首先要在各个科室轮转学习,我发现,张树栋非常好学而且动手能力极强,是做骨科医生的好苗子。”曲曰池主任告诉大众网记者,张树栋好钻研,有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劲。谈到张树栋,曲曰池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

  “如今,他已经是一院之长、全国知名的专家,看到他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我打心眼里高兴。”曲曰池告诉大众网记者,张树栋虽然很忙,但是这么多年来,每逢重要节日,他都会来家里看望自己。

  “很多人说,人要是成功了很容易飘飘然,但是张树栋真的不是这样的人。他特别懂得感恩,对人对事都抱着一种谦卑的心态,坦率地说,作为他的老主任我很骄傲。”曲曰池说到张树栋院长对自己的关心,沧桑的眼神中流淌出满满的幸福。

  33年前,张树栋在曲曰池主任的细心培养下成长为了一名“仁心仁术”的医者,而33年后,张树栋则承担起了前辈当年的角色,如今身为研究生导师的他,正像当年曲曰池主任那样,提携着一批又一批年轻医生踏上悬壶济世的征途。

  “张树栋的名字在业界如雷贯耳,再加上他是三甲医院的院长,说实话当时初来拜见老师的时候心里特别忐忑。”研究生张琪谈到自己与张树栋院长的初次见面印象十分深刻。“那天,老师在看门诊,由于病号太多,下午1点才结束。当时已经过了饭点,我俩都还饿着肚子,老师拉着我去吃饭,在饭桌上他一边吃一边跟我拉家常,就像我们之间已经很熟悉似的。”张琪告诉大众网记者,张树栋院长没有一点架子,这让他之前忐忑的心放下不少。

  在生活上和蔼和亲的张树栋,在教学及工作中却极为严苛。张琪拿出微信来给大众网记者看,在与张树栋院长的微信聊天记录里,密密麻麻地全都是关于患者病情的汇报与讲解。“老师很忙,有的时候需要我来向他汇报患者的情况,每次老师都会详细询问,任何细小的差错都逃不过他的眼睛。”张琪说,自己虽然跟随张树栋院长学习时间不长,但是已经在张树栋院长身上学习到了很多可贵的品质。

  “你当初为什么要报考张树栋院长的研究生呢?”面对记者的提问张琪脱口而出,“当然是希望将来能成为像老师那样的业界大咖啊。”张琪说完哈哈大笑起来,但是大笑过后,他又补充道:“之前以为只要跟老师学习好专业将来就能成为一名好大夫,但是现在我觉得,想要达到老师的高度,最应该学习的是老师医者仁心的品格。”

  记者手记: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一千多年前,孙思邈写下《大医精诚》,为医者指明了悬壶济世的方向。一千多年后,张树栋院长用勤奋、创新、爱心践行着一位医者“大医精诚”的誓言。

  采访张树栋院长,最大的感受就是他太忙了。在大众网记者的印象中,张树栋院长总是来去匆匆,很少有机会长时间坐下来跟记者聊一聊。作为一位院长、一位专家,张树栋将他所有的热情全部奉献给了病人与医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张树栋院长为患者而勇往直前的医者之路永不停歇。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山东卫生信息网

GMT+8, 2024-3-29 03:47 , Processed in 0.21405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山东健康网

© 2001-2015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