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惠景,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针灸科主任,主任医师,山东中医药大学兼职副教授。从事临床工作29年来,热爱本职工作,对工作精益求精,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时刻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待病人如亲人,不分亲疏贵贱、职位高低,近三十年如一日,始终保持热情周到的服务,让每一位就诊患者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被誉为患者的好朋友好医生。
精湛医术,为患者解决病痛顽疾
在工作中齐惠景时刻牢记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崇高理念,她总是说,作为一名合格的医生,既要有热情周到的服务又要有过硬的医疗技术本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病人解除病痛。她刻苦钻研专业知识,熟读经典博览医书,学习中医学宝贵理论知识,充分发挥中医独特的理论优势和临床特点,重视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与临床的有机结合,经过多年的学习和研究,她的针灸治疗水平已是远近闻名。
作为学科带头人,她勇于创新,积极开展新业务,主要有:“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颈椎病针刺新疗法、超短波对糖尿病病人尿蛋白的治疗、新生儿足内翻的推拿治疗、针刺治疗神经衰弱等。不少多年疾病缠身的病人经过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极大的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
一位女孩遭遇了一场意外车祸,被撞伤了头部,被“120”急救车送到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经过医护人员及时救治脱离了生命危险。但是因为外伤后颅脑压力大,引起了头痛、恶心、不自主地连续涌痰,并且出现了左眼不能闭合,嘴角歪斜等症状,经医生诊断为左侧周围性面瘫。虽然用了不少办法,但是起效甚微,这给病人及家属增添了无尽的烦恼。齐主任结合病人临床症状,经过充分辩证,运用“醒脑开窍法”理论,取小腿外侧的丰隆穴进行针刺,经过一次治疗,竟然迅速止住了痰,再扎第二针时左眼竟然能够闭合了,嘴角歪斜等症状也减轻了许多,这让女孩欣喜不已,连声说出现了奇迹。
一名患者从高处跌落,被送到医院时已经瞳孔放大,颅脑CT显示,硬膜下血肿、出现脑疝,虽然手术及时清除了脑部淤血,但由于脑损伤严重,手术后患者一直处于昏迷状态。齐主任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为患者实施治疗,在她精心施针后的第14天,患者终于在穴位的刺激下苏醒。经过近半个月针灸治疗,患者能开口说话了。
据专家解释:“醒脑开窍”针刺法主要用于中风后的患者康复,如今被运用到脑部手术昏迷患者,这应该是一大创新。齐主任运用针灸疗法再配合西医疗法开展5年来,唤醒重症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有30位患者被“银针”唤醒,其中最短14天,最长36天苏醒。
爱岗敬业,一切为了患者
凡是经齐主任看过病的病人都有同感,她不仅有精湛的医术,更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医德。她处处为病人着想,急病人所难,帮病人所需,待人和蔼可亲,对病人提出的问题都是耐心解释,从不厌烦。在为病人扎针时,齐主任总是聚精会神的去扎好每一针,遇到不好扎的穴位,齐主任就蹲下来耐心的去找穴位,扎上之后又耐心的问病人有没有针感,直到病人满意为止,力求做到让病人对每一针都满意。齐主任的“蹲式”找穴位,成为她特有的针灸方式,高质量的针灸技术,让患者因痛而来,轻松而归。
2013年4月,齐主任患了偏头痛,头痛剧烈,呕吐不止,躺在病床上正在输液时,一位患者执意要找齐主任看病,齐主任听说后二话没说,拔下针头,来到诊室为病人看病。原来这个病人以前患三叉神经痛,辗转多家医院没有疗效,后来经齐主任治好后凡是家人有病,一定要来市一院找到齐主任看病心中才踏实。
优质服务,建设患者满意科室
担任科主任后,她带领科室狠抓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流程,转变以往的管理方式和服务理念,实行人性化管理,营造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她根据科室情况制定灵活、便捷诊疗时间,一切以方便病人、服务病人为出发点,采取早开诊早治疗的弹性排班,更是牺牲中午休息时间为病人治疗。在优质服务的基础上,开展诚信服务、细节服务、规范服务,为每一位病人耐心细致讲解病情、病因、病理变化、诊疗方案及注意事项,让病人放心、舒心、有信心。她还积极鼓励年轻医生学习深造,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在她的带领下,针灸科连续多年在全院业务量增速中排名第一,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近年来,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外,她还撰写了国家级论文10多篇,获专利2项、撰写科普文章50多篇。从2009年至今,利用休息时间义务担任济南市科协的兼职讲师,先后为历下区等几十个社区居民进行健康讲座200多课次和义诊千余人次,拒收患者红包10余次,共计6000余元,收到锦旗18面,感谢信20多封,12345热线表扬电话6次。
由于齐惠景的突出表现,她曾先后获得济南市“文明服务窗口二十佳”、“百佳文明服务明星”、“济南市优秀中医人才”、“济南市卫生系统医院文化建设先进个人”、济南市卫生系统“文明卫士”提名奖,“济南市中医药工作先进个人”、“济南市中医中药中国行先进个人”、“济南市科协十佳讲师”、“济南市科普之星”等荣誉称号。面对纷至沓来的荣誉,她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在她的行医生涯里,“爱心故事”许多,而她总是淡定的认为:“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医务工作者,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了自己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