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2 15:15| 发布者: kayej| 查看: 676| 评论: 0
大众网济南讯(通讯员 成昌慧 高咏梅)针对济南市近期面临的极端低温和冰雪天气,为全面做好摔伤、冻伤、一氧化碳中毒等患者的紧急处置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委党委的部署,结合济南市卫计委工作实际,积极应对极端天气,今天上午召开紧急会议应对极端天气。成立济南市冻伤预防和医疗救治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小组,制定下发《济南市冻伤预防和医疗救治工作预案》,确定极端低温和冰雪天气应急救治定点医院,编辑极端低温和冰雪天气知识要点。
济南市卫计委成立济南市冻伤预防和医疗救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委党委书记、主任贾堂宏任组长,相关分管主任任副组长,委相关处室负责人和相关三级综合医院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辖区内冻伤预防和医疗救治工作的统一指挥和总体协调等工作。要求各县(市)区卫生计生局、各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也要成立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冻伤预防和医疗救治工作的指挥协调。各县(市)区卫生计生局、各医疗机构主要负责同志作为第一责任人,对冻伤预防和医疗救治工作要亲自抓,负总责,完善措施,明确职责,精心组织,抓好落实,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确保医疗救治工作有力、有序、有效。 制订工作预案。各县(市)区卫生计生局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医疗救治工作预案,成立医疗救治专家组,指定定点医院,做好医疗救治设备、药品、消毒用品、消毒设备、防护物资等各种储备,确保集中出现大规模冻伤患者时,能够及时、有效应对。各医疗机构要制定应对极端低温天气的应急预案,建立卫生应急队伍,切实做好极端低温病患的病例监测、报告和相关卫生应急准备工作。 成立医疗救治专家组。我委成立济南市冻伤预防和医疗救治专家组,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预防和救治冻伤的技术指导、技能培训、重症患者会诊和抢救、督导检查、信息收集报送等工作。各县(市)区和各定点医院也要成立冻伤预防和医疗救治专家组,负责本辖区内冻伤患者诊疗的指导、会诊、医务人员培训和重症患者的抢救工作。市、县医疗救治专家组都要充分发挥技术支持作用,开展医务人员培训,参与、指导医疗机构的医疗救治工作。 指定定点医院。 一、委属各医院:市中心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市第四人民医院、市第五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儿童医院、市传染病医院、济南医院、市口腔医院、市皮防院、市民族医院。二、区属各二级以上医院:章丘市人民医院、章丘市中医医院、章丘市口腔医院、章丘市妇幼保健院、济南明水眼科医院、平阴县人民医院、平阴县中医医院、济阳县人民医院、济阳县中医医院、商河县人民医院、商河县中医医院、历下区人民医院、市中区人民医院、槐荫人民医院、天桥区人民医院、历城区人民医院、历城区中医医院、长清区人民医院、长清区中医医院三、二级以上系统医院:山东省警官总医院、山东省荣军总医院、山东黄河医院、山东电力中心医院、济钢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医院四、我市急救网络各民营医院:济南骨科医院、济南中德骨科医院、梁氏骨科医院、济南106医院、济南森特医院 规范诊疗流程。针对极端低温和冰雪天气可能导致的呼吸和心脑血管等疾病、冻伤、创伤、骨折、一氧化碳中毒等疾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原卫生部制定的诊疗规范、治疗指南等,规范诊疗流程,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规范的医疗救治,提高抢救成功率。落实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和医院感染控制等各项制度,严密防范呼吸道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开展全员培训。按照分级、分层培训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对乡镇卫生院、乡村医生、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患者家属和社会人员进行全员培训和宣传教育。对乡镇卫生院、乡村医生和社区医师,要重点培训其早期诊断、及时处置知识;对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特别是定点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要重点培训其鉴别诊断、重症抢救能力。 组织模拟演练。各县(市)区卫生计生局和医疗机构要结合当地实际,制订医疗救治演练方案,认真组织模拟演练。演练工作要融锻炼队伍、规范程序、确立标准、宣传教育于一体,增强应急处置能力,带动医疗救治水平的全面提高。 整合医疗救治资源。1.建立医疗救治梯队。市、县(市、区)和委属医院均要合理调配医疗服务力量,建立一、二、三线医疗救治梯队,每级梯队至少有皮肤科、骨外科、神经外科、烧伤整形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ICU、临检、影像、中医科医师和护理人员各1名,加强专业培训后备用。 2.加强硬件建设。各县(市)区卫生计生局和医疗机构要做好呼吸机、微量输液泵、心电监护仪、床边拍片机和血气分析仪等医疗设备、急救药品,以及防寒保温用品、消杀用品和防护用品的调配和储备工作。 3.科学安排好值班力量。针对与极端低温、强降雪等极端天气相关疾病可能增多的情况,各医疗机构要加强专科门急诊力量,保持急救专线畅通,做好院前院内有效衔接,保证绿色救治通道畅通,重点做好呼吸和心脑血管等疾病、冻伤、创伤、骨折、一氧化碳中毒等伤病员接诊救治和门急诊人次监测工作。落实医疗机构三线值班医师在岗值班,院内专家组和应急小分队加强备勤。建立对农村县医疗机构医疗救治工作的指导和支援机制,同时要求每家市属医院预留10张应急床位,随时做好住院病人分流疏散准备。 4.做好协调配合。市急救中心及各分中心要提前做好车辆的维护保养,准备好防冻、防滑准备,配齐各种救治器械和药品等院前急救的各项准备工作,保证迅速出诊,妥善做好患者救治和转运。医疗机构要做好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的有效衔接,保证绿色救治通道畅通。 市血液供保中心要进一步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加强血液采集与储备,必要时启动应急方案,借助各种媒介发动无偿献血,保证能够及时供应医疗机构紧急用血。由于极端低温和冰雪天气可能造成全市采血量的明显减少,各医疗机构减少择期手术,加强血液调度,保持基本库存,重点保证医疗机构急危重症和突发群体伤亡事件伤病员的抢救用血。 附: 极端低温和冰雪天气防病知识要点 1月22~24日,受寒潮影响,我市可能会有一次明显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22日全市有中雪,北风4至5级、阵风7级,23~24日,最低气温北部地区及山区可降至-17℃~-20℃。为做好极端低温和冰雪天气疾病预防处置工作,特编写如下防病知识。 一、冻伤 (一)如何预防 1.出行注意携带足够防寒衣物,戴上帽子、围巾、手套等保暖物品,并注意携带伞具; 2.尽量保持衣物干燥,避免弄湿衣服,休息睡觉时,应注意保暖; 3.尽量多吃些高热量的食物,可以起到御寒的作用;多喝热饮,有助保持体温; 4.要经常观察皮肤,尤其是耳面部和手部等裸露部位,查看有无出现苍白、僵硬或失去知觉;并不时搓揉面部皮肤,伸展筋骨活动手足; 5.尽量停留在背风向阳的位置;不要穿过于紧身的衣裤,以免妨碍血液循环; 6.裸手不要接触金属物体,寒冷季节这种物体表面温度很低,热传导很快,手接触易于冻伤; 7.加强膝关节、肘关节、腕关节和踝关节等部位的保暖防护; 8.老年人耐寒能力差,出行中应特别注意腿脚保暖,避免久坐,经常站立活动、跺脚、搓手等促进血液循环; 9.幼儿一定要注意保暖得当,不要穿太硬太挤的鞋,否则将会影响脚部的血液循环而易发生冻伤;要经常按摩手、脚、面部、耳朵。 (二)如何处置 1.尽量脱离低温环境,脱掉湿冷衣服、鞋袜和手套,换上干燥衣服和鞋袜; 2.采取保温措施,补充食物能量; 3.发生冻伤应立即用温水迅速复温,若不具备复温条件,亦不应采用错误的复温方法,如拍打、冷水浸泡、雪搓或火烤等。 二、一氧化碳中毒 (一)如何预防 1.燃气热水器和灶具切勿安装于密闭浴室或通风不良处,使用之前应闻闻有无燃气味,确定是否漏气。使用时要注意通风; 2.注意检查连接煤气灶具的橡皮管是否松脱、老化、破裂、虫咬,防止漏气; 3.应加强热水器或燃气正确的使用保养,并注意是否呈完全燃烧状态。若产生红色火焰,则表示燃烧不完全,产生的一氧化碳较多;若产生蓝色火焰,则燃烧较完全,产生的一氧化碳则较少; 4.居室内用炭火盆取暖时一定要开窗通风,注意室内空气流通。 (二)如何处置 1.尽快让患者离开中毒环境,转移至户外开阔通风处,并立即打开门窗,流通空气。如能发现煤气来源,应迅速关闭煤气开关; 2.松解衣扣,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鼻分泌物,保证患者有自主呼吸,充分给以氧气吸入; 3.患者应安静休息,避免活动后加重心、肺负担及增加氧的消耗量; 4.神志不清的中毒病人必须尽快抬出中毒环境,在最短的时间内,检查病人呼吸、脉搏、血压情况,根据这些情况进行紧急处理,同时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送到医院救治; 5.若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6.取尽早进行高压氧舱治疗,减少后遗症。即使是轻度、中度,也应进行高压氧舱治疗。 三、心脑血管病 (一)如何预防 1.患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在冬季一定要做好保暖措施,下雪、化雪的时候天气格外寒冷,尽量减少外出时间; 2.尽量避免感冒和感染其他疾病,避免受凉,谨防受冷诱发新的疾病感染; 3.寒冷天气外出时,注意防寒保暖,戴帽子、围巾和手套,并注意随身携带好相关急救药物; 4.出行时要保持心态平衡,及时调节不良情绪,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 5.可适当运动,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控制好运动量。 (二)如何处置 心脑血管病人发病后首先要让病人平躺,揭开病人的上衣领扣子,使其呼吸通畅,并注意保暖;同时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尽快就医。 四、呼吸道传染病 (一)如何预防 1.在人群聚集场所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绢或纸巾掩盖口鼻,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随意丢弃吐痰或揩鼻涕使用过的手纸; 2.尽量勤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或擦净; 3.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牙刷等物品; 4.注意环境卫生和室内通风,如周围有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病人时,应增加通风换气的次数,开窗时要避免穿堂风,注意保暖; 5.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增加机体免疫能力; 6.儿童、老年人、体弱者和慢性病患者应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二)如何处置 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患者要及时就诊、注意休息和营养,同时注意采取措施如戴口罩、不要与其人密切接触,避免传染。 五、注意防滑 1.首先雪天穿鞋要讲究。路面容易结冰,不要穿皮鞋、硬塑料底鞋,最好穿保暖、防滑性好的鞋子,或者抓地较好的运动鞋,而且应尽量稳步前行,以防发生事故; 2.各种楼梯和门口遇到积雪易结冰,人员在进出时容易滑倒摔伤。因此,应注意及时清扫楼梯口、门口的积雪,不让出口结冰。天气寒冷时,不在以上地方擦地,防止结冰,可在天气回暖时再擦; 3.禁止打雪仗,防止将积雪带入,增加发生滑到的几率,同时增加卫生清扫的难度; 4.各医院在入口处铺上垫子或纸壳,把防滑措施落到实处; 5.及时扫雪,防止路面冻冰; 6.如果路上真的不小心突然摔倒,尽量别用手腕去支撑地面,因为这种摔倒姿势最容易造成手臂骨折。一旦摔倒发生骨折,切不可乱揉乱动,以免加重伤情。应用围巾、木板等工具固定好骨折部位,请求他人帮助或拨打120,尽快送医院治疗。 六、注意防止交通事故 1.出家门的时间要比平常提前,留出等车、堵车或其他意外情况所需的时间。 2.注意骑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车安全。在雨雪、雾天,骑车时,一定更加小心,自行车轮胎不要充气太足,这样可以增加与地面的摩擦,不易滑到;走自行车道;精力集中,慢骑车,与前面的行人、车辆保持较大距离,以便应对突发情况;尽量穿颜色鲜艳的外套,引起司机的注意;过路口时下车,推车过马路;选择雪层浅的平坦路面,不要急刹车,急拐弯,防止因惯性摔倒。能够乘坐公司班车回家的尽量坐车回家,避免骑车滑倒。 |
Powered by Discuz! X3.2 山东健康网
© 2001-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