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价虚高,是我国医改正着力攻克的顽疾。媒体曾曝光四川川大华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癌症辅助药物芦笋片,出厂价15.5元/瓶,出现在省级招投标平台挂网采购价为185.2元/盒,而医院零售时的价格竟然为213元/瓶。其实药价不光虚高,还可能虚低。 三道槛推高药价 调查“潜规则”可以发现,药企药品进入政府招标目录,再进医院,到达患者手中要经过三道槛。 第一道“槛”是国家推行以省为单位的药品集中采购,中标的药品才具备进入公立医院的资格;第二道“槛”是以省为单位的药品招标采购,只确定进入公立医院的药品名称、厂家、剂型等,而卫生行政部门并不是付款者,药品最终进入医院,要医院领导点头。第三道“槛”则在药品进入医院后,要医生同意开处方,药品才能到患者手上。 跨过层层门槛的过程,是药价虚高的推手,也是腐败滋生的温床。2014年5月,长沙曝光儿童生长激素销售黑幕:一些医药代表,用高额回扣引诱儿科医生滥开儿童生长激素,有医药代表甚至站在一些医院的诊室里监视医生开处方。“药改”势在必行。 低价药常招标后短缺 与药价虚高相对应,现行的药品集中采购中,还出现了部分药价虚低、一些药品“中标死”的怪现象。 “由于有的集中采购存在‘唯低价是取’的情况,一些临床必须用但用量不大的‘小药’,利润太低,常常在招标后就出现短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药学部负责人表示,指导意见提出的分类采购办法,对不同药品分别采取招标采购、谈判采购、医院直接采购、定点生产等方式,有利于保证妇儿专科非专利药品、急抢救药品的临床用药,也有利于短缺药品的市场供应。 北京双鹤药业总裁李昕表示,对竞标价格明显偏低、存在质量和供应风险的药品,确应如指导意见所要求,进行综合评估,以避免恶性竞争,防止一些低价药品“一招就没”。 【更多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
Powered by Discuz! X3.2 山东健康网
© 2001-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