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健康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山东健康网 健康要闻 查看内容

南开大学发现新型蛋白分子 将有助于肾病治疗

2015-2-27 01:48| 发布者: mc海| 查看: 869| 评论: 0

摘要:   近日,南开大学医学院教授杨荣存课题组发现了位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新型蛋白分子并阐述其机理,这一研究成果为大肠杆菌引起的肾脏炎症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同时也为临床上尿路感染和肾功能损伤研究提供了新的策略 ...

  近日,南开大学医学院教授杨荣存课题组发现了位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新型蛋白分子并阐述其机理,这一研究成果为大肠杆菌引起的肾脏炎症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同时也为临床上尿路感染和肾功能损伤研究提供了新的策略。相关研究成果已公开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

  据了解,80%的尿路感染都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这在女性和儿童中比较常见。尿路感染会导致临床上的尿频尿急症状,这种病一旦感染难以治愈,而且反复发作。大肠杆菌导致的尿路感染如果不及时治愈,容易导致肾功能损伤和肾小管间质性炎症的发生。

  大肠杆菌可以通过尿路上行感染到肾脏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并与其表面多种蛋白结合。该课题组发现的蛋白分子(LRRC19)位于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上且表达丰富,它可以特异性地识别大肠杆菌,会“集结”炎症细胞,让炎症细胞吞噬细菌,同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可以释放具有杀菌作用的抗菌肽成分,直接对细菌进行杀伤。

  在课题组基因敲除鼠实验中,正常野生鼠上皮细胞杀菌能力远远高于该蛋白分子(LRRC19)敲除小鼠的杀菌能力,从而说明此蛋白分子在大肠杆菌导致的肾脏感染中起到很重要的杀菌作用。

  此前,课题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了该蛋白分子,并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研究了该蛋白分子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该研究在从分子水平上解析大肠杆菌所致的尿路感染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使尿频、尿急及肾脏炎症的治愈不再“可望而不可即”。

【更多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106558000678/106597009】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山东卫生信息网

GMT+8, 2025-5-1 05:18 , Processed in 0.07972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山东健康网

© 2001-2015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