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健康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山东健康网 山东健康信息 查看内容

每年多花两三万你还想生二孩吗?经济因素是最大障碍

2015-10-30 20:41| 发布者: fgqac102| 查看: 488| 评论: 0

摘要:   终于全面放开二孩啦,终于可以给儿子再添一个小伙伴了电话里,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80后济南妈妈路女士难掩兴奋,她和丈夫都不是独生子女,2013年单独二孩放开至今,一直期盼能生两个孩子。   10月29日,十 ...

  “终于全面放开二孩啦,终于可以给儿子再添一个小伙伴了……”电话里,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80后济南妈妈路女士难掩兴奋,她和丈夫都不是独生子女,2013年单独二孩放开至今,一直期盼能生两个孩子。

  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消息一公布,很多家长在的朋友圈一片沸腾。人口新政来了,生还是不生?本报记者调查多个家庭,有期盼也有犹豫,而奶粉、月嫂以及教育费用持续攀升,家庭要二孩最大的障碍是担忧生得起、养不起。

  他们想生,因为孤单一个孩子太孤单,想给孩子找个伴

  路女士和丈夫都在事业单位工作,很稳定,4年前,他们有了儿子。“当时我就想,只要政策允许,就再生一个。”路女士说,她学的是教育学,很明白独生子女自身可能产生的弱点,现在城市都是居住在高楼里,孩子一个人成长,太孤单了。

  2013年单独二孩放开,她一度很不理解,“当时就想为何双独和单独家庭可以,而我们不可以”。路女士说,当时她还和母亲开玩笑,这完全就是让子女和父母抢指标啊,如果当年父母生二胎,如今娃就只能生一个,父母要是把老二省下来,现在娃就有二胎指标了。这么想好奇怪啊。孩子到底是有个叔叔或者二舅好,还是有个弟弟妹妹好呢?

  2015年7月,曾有媒体报道如果推进顺利,全面二孩政策最快可能在年内就开始实施。但当时主管部门仍无明确消息。“我当时一度很灰心,自己都34岁了,还要等下去啊。”路女士说,身边有朋友都开始在朋友圈晒“二宝”的照片了。

  这次终于放开,路女士说,她已经和丈夫拟定好了计划,等到具体实施政策公布,就要第二个,这次因为有了生孩子的经验,也会更加从容。

  他们拒绝,因为现实养孩花费太高,教育成本占大头

  单独二孩实施后,全国各地相继传来遇冷的消息。2014年,国家统计局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显示,目标人群中43%有再生育的打算。今年初,国家卫生计生委开展的专项调查显示,39.6%的有再生育打算,与第一次调查相比也有所下降。

  这次全面二孩,多数家庭会不会选择生?据一家大型网站的调查,截至29日晚9点,近9万名接受调查的网友中,38.8%的人选择不生,31.5%的人选择生,还有29.7%选择看情况。选择不生的人还是多于选择生的人。

  那家庭想生二孩的最大顾虑是什么?一项网络调查的数据显示,6成多家庭选择是经济因素,也就是养孩子的成本。

  把一个孩子养到18岁要花多少钱?这笔账相信大部分家长都没有仔细算过。社会学家徐安琪曾作过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父母养大一个身体健康的孩子平均要花49万元。其中花费最高的是中学阶段。

  “从目前我的花销来看,绝对要超过40万元。”市民郝女士说,儿子刚过1周岁生日,家人自是高兴万分。算了一笔账,1年时间,奶粉、衣服、尿不湿加上玩具等费用,就接近3万元。

  记者调查

  养个娃一年少说花两万

  房奴+孩奴=一生为奴?

  此前,记者曾随机采访济南10位家长,孩子的年花费大部分在2到3万元,其中最多的一个家长一年花费近10万元。“这样乘以18,到孩子18岁肯定超过40万元。”郝女士说,尽管长辈都催着以后要二胎,但考虑到当今养育孩子的生活支出、教育支出、生长环境,想生二胎也得先衡量一下自己的能力。

  “由于老人年龄大,孩子出生后我就雇了一个24小时月嫂。”市民姜先生说,这时他才知道月嫂的工资已经飞涨。他雇的24小时五星级月嫂,每月加上家政公司的管理费,达到8000元。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指出,子女教育费用在居民总消费中被排在第一位,超过养老和住房;中国人民银行的调查也显示,连续几年居民储蓄的首要目的就是“攒教育费”。

  “本来就是房奴,有了孩子就是‘孩奴’,再要个二宝?”李先生说,他很想要二胎,考虑到经济成本,很纠结。而且以后教育成本更高,“我的一个同事的孩子每星期去学钢琴,一节课就要200元,现在早教也是1节课100多元”。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山东卫生信息网

GMT+8, 2025-5-4 17:42 , Processed in 0.07645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山东健康网

© 2001-2015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