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障是为民服务的重要内容。建区以来,莱山区不断加快全区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基础设施改造建设,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面积和服务内容,扎实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发展至今,莱山区拥有医疗系统从业人员1466人,其中注册医师594人,注册护士660人,乡村医生212人,比建区时增长近4倍;拥有综合性医院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家,民营医院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6个,村卫生室128个,基层就医环境不断改善。 完善医疗卫生保健网络,打造十五分钟就医。莱山区不断投入资金用于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全区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框架日趋完善。积极引进大型医院,全力推进烟台山医院与山东省文登整骨烟台医院项目建设。目前烟台山医院项目进展顺利,住院楼已施工至十二层,门诊楼主体已封顶,累计完成施工面积20万平方米,预计于2016年底正式投入使用,建成后床位增长至1700张,车位扩充至1748个。文登整骨烟台医院项目位于莱山经济开发区山海南路以东、盛泉西路以南、绿斯达路以北、规划路以西,占地面积约593亩,可建设用地面积约375亩,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总投资额10亿元,拟建设1000张床位,预计2015年8月份开工建设,2017年年底正式投入使用。烟台山医院与文登整骨烟台医院项目建成后,将极大地提升我区医疗技术力量,改善群众就医环境,改变莱山区乃至整个港城东部地区就医格局。莱山区已建成省、市级规范化卫生室40所,区级规范化卫生室32所,通过实行一体化管理,有效地整合了社区卫生资源,提升了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和质量。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力度,自2009年起,累计招录63名优秀大学生充实到基层医疗队伍。不断探索乡村医生退出机制,制定并出台了《莱山区关于解决老年乡村医生生活补助问题的实施方案》,规定了老年乡村医生生活补助发放的范围和标准,提高乡村医生工作积极性。 深入推进“三好一满意”活动,提升医疗卫生新形象。莱山区积极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提升全区医疗服务水平,大力弘扬高尚医德,加强行业作风建设,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新变化、新气象。一是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努力做到“服务好”。实行文明窗口微笑服务,窗口工作人员提前十分钟挂牌上岗,要求用普通话与患者交流,提倡“一个微笑、一杯热水、一声问候”的细节服务;设立导医台,提供咨询解答服务;开展志愿者活动,全区160余名职工参与志愿服务,每季度一次前往广场、社区、村居、院落开展义诊及健康教育活动,在20多个村居开展义诊活动,服务近万人,发放免费药品十余万元,提供健康咨询14000余次。二是加强质量管理,规范诊疗行为,持续改进医疗质量,认真做到“质量好”。长期开展岗位练兵、医护三基技能竞赛等活动,逐步建立医疗质量持续改进长效机制;开展优质医疗护理服务专项督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工作;成立区级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督查全区各医疗机构院感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增强医疗机构院感管理水平;严格规范诊疗服务行为,推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三是加强医德医风教育,严肃行业纪律,坚持做到“医德好”。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加大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敬业奉献先进典型的宣传表彰力度;深入开展宗旨意识、职业道德和法及法规教育,引导广大医务人员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坚决查处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严肃行业纪律。四是深入开展行风评议,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切实做到“群众满意”。信息公开化,在醒目位置悬挂服务和价格公示牌,接受群众监督;设立投诉意见箱,完善投诉意见流程,接受群众意见建议,不断改善医患关系;采取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主动向辖区患者及家属征求意见,有针对性地改进服务。 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随着服务项目的拓展,莱山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逐年提高,标准增长至人均40元。经费的足额到位,确保了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查体、糖尿病、高血压、重性精神病、健康教育等1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顺利开展。今年上半年,共为全区13508名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为4900名糖尿病患者、23044名高血压患者及524名重性精神病患者提供查体及随访服务;发放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465人,总额23.25万元,农村孕产妇增补叶酸234人次;开展农村妇女“两癌”免费筛查项目,上半年为1806名妇女免费进行了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在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类保存着辖区内重点人群的健康档案,这些档案记录了基本信息、家族史、既往病史、诊疗过程等信息,医生查阅之后对群众的健康情况彻底掌握,进而明确保健措施,为居民提供连续、综合、协调和完整的医疗保健服务。 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群众看病治病不再“贵”。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改革是全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的实行意味着老百姓看病负担减轻,用药更加合理,药价不再虚高。自2010年3月起,莱山区积极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黄海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莱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解甲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院格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2011年起在全区推行社区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开始在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目前,莱山区符合条件的97所一体化卫生室实施情况良好,居民医疗费用明显降低。 健全疾病防控网络,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全力抓好疾病防控、卫生监督等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保障群众身体健康。严格落实中东呼吸综合征、禽流感、手足口病、艾滋病、结核病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控措施,加大对各类流行病的监控、处置力度,做好地方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及健康教育工作。严格落实国家扩大免疫规划项目实施,儿童建卡、建证率达100%,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免疫接种率达到98%以上,加强免疫接种率达到95%以上,2015年上半年共为全区适龄儿童免费接种约4.8万人次。开展打击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亮剑风暴”联合执法行动,出动执法人员26人次,检查医疗机构30家,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20余份,结合群众投诉举报查处7起,取缔了4个非法行医单位。积极开展公共场所及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工作,对辖区内的清泉供水定期采样检查,对区内的二次供水单位进行摸底调查。开展餐饮具消毒单位专项监督检查工作,加大对中校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落实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中考、高考顺利进行。 以人为本,推进计生事业向前发展。自建区以来,莱山区以优质服务为先导、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群众满意度为目标,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区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出生婴儿性别比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合法生育率保持在99.5%以上,晚婚率保持在90%以上,应节育措施落实率100%,统计准确率100%,各项指标保持较高水平。截止目前,有26029户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优待证,占一孩家庭的86%,有9173户家庭主动退掉了二胎生育指标。 管理形式不断创新,不断提高计生管理服务水平。建立了与省、市互联互通的计生信息专线网络,构建了区级内部网站,全区4万多名已婚育龄妇女和9000多名流动人口育龄妇女信息全区录入电脑,统计信息准确率达99%以上。开创以“责任分级、网格管理、分类服务、信息覆盖”为主要内容的城市计生管理工作新模式,深化“以房管人”的管理机制,研制开发了城市《社区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城市社区计划生育管理“一目了然、一清二楚、一点不漏、现代管理”的目标和要求,提高了城市计划生育的管理服务水平。 不断完善利益导向机制,确保各项奖励扶助落实到位。建立了各类政策与国策相对接、民生普惠与计生优惠相衔接的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全面落实计划生育独生子女父母奖励、“优生三免费”、农村奖扶、晚婚晚育奖励、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社会救助等各项法定奖励政策。坚决执行以财政投入为主渠道的计划生育经费投入机制,每年财政共支出农村奖励扶助金、无业失业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农村自愿放弃二胎指标家庭、落实长效节育措施人员、企业退休职工中独生子女父母一次性养老补助等各项资金200多万元。 |
Powered by Discuz! X3.2 山东健康网
© 2001-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