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扎实开展整治“两非”专项行动,做到在综合施治上有实招,在常态管理上见实效。据统计,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市立案98件,结案38件,查处乡(镇)卫生院涉嫌“两非”大要案6起,民营医院1起,涉省外大要案8起,起到了震慑作用,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建机制,县、乡、村三级联动,强力推进集中整治行动
建立健全整治“两非”长效机制。建立“党政领导负责、卫生计生委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群众举报和乡村提供线索”的工作机制,明确三级责任,实施县、乡、村三级联动,摸、查、办并举。乡、村负责摸排案源,县(市、区)综合治理办负责案件查处,相关部门查处到位。实行每天网上平台监控、每月案件突破、每季督查通报,使综合治理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各地按照全年工作目标任务,细化分解,责任到人,跟进问效,层层推动,确保案件及时有效突破。 建立部门协调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充分发挥相关部门职能作用,把集中整治“两非”专项行动纳入相关部门目标管理责任制内容。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建立整治“两非”专项行动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信息统计监测资源共享。相关部门结合职能及职责分工,积极配合查处案件,在全市形成综合治理格局。 建立规范管理督查机制。市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开展对全市医疗保健、卫生计生服务机构及终止妊娠药品销售单位的管理情况督查,针对发现的问题下发督查提示单,跟进整改。对相关部门的B超使用管理制度、终止妊娠药物管理制度及终止妊娠手术审批制度等执行情况检查评估,并将评估结果纳入部门年终目标责任制考核,有效防止“两非”行为的发生。 建立“两非”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组织人员开展信息管理系统平台专题培训,同时结合季度督查,针对各地平台使用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下发“两非”案件信息管理系统操作规范,使“两非”案件信息录入规范、有序、准确、及时。 出台优惠政策文件9个,帮扶优惠项目36个,形成关爱女孩的社会氛围 健全帮扶救助优惠政策。明确妇联、共青团、卫生计生、民政、人社、农委、农行、信用社等单位在落实“春蕾计划”、“希望工程”、免疫接种及医疗、农村特困户救助、技能培训、职业介绍、招聘用工、企业扶持资金、小额贷款等项目时,向困难计生家庭倾斜,尤其优先优惠计生女孩家庭。市政府设立“关爱女孩行动”基金,用于帮助困难计生女孩家庭发展经济,脱贫致富。 实行社会保障政策。实施计生女孩家庭基本养老制度,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的原则,优先为农村计生女孩家庭夫妻办理养老保险,由财政承担一定比例的养老保险金。 据不完全统计,市、县两级共出台优惠政策文件9个,有关部门出台帮扶优惠项目36个,市、县两级兑现各项优惠政策资金达1632.84万元。 加强信息网络建设,严格目标考核机制,构筑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攀升的新防线 强化督查指导,做好“三个结合”。实行部门督查和市政府综合督查相结合,系统督查和效能督查相结合,上级督查与基层督查相结合,及时通报督查结果,限期整改,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强化实名登记,提升信息统计质量。协调公安、卫生计生、民政等单位及时交流相关信息,核查信息交流质量,提高信息统计的及时率和准确率;提高出生人口个案登记信息平台工作效率,卫生计生部门每月组织开展信息质量核查,使出生信息通报、入户信息查询、人口数据会商的质量明显提升。 强化目标考核,综合治理务求实效。全市把整治工作的开展情况纳入年度计生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作为市考核县、县考核重点乡(镇)工作绩效的一个重要指标,月预警、季调度、年底进行考核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