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健康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山东健康网 健康要闻 查看内容

长黄褐斑是肝肾脏腑出了问题吗?

2015-7-27 13:21| 发布者: meitounao| 查看: 476| 评论: 0

摘要:   黄褐斑是常发生在面部的一种黄褐色色素沉着,常见于妊娠期女性,多呈蝶形对称分布于颊部,也叫“妊娠斑”或“蝴蝶斑”。有的人认为黄褐斑不痛不痒,不是病,无需治疗,或者随意购买祛斑霜涂抹,结果导致脸上的斑 ...

  黄褐斑是常发生在面部的一种黄褐色色素沉着,常见于妊娠期女性,多呈蝶形对称分布于颊部,也叫“妊娠斑”或“蝴蝶斑”。有的人认为黄褐斑不痛不痒,不是病,无需治疗,或者随意购买祛斑霜涂抹,结果导致脸上的斑越来越多,颜色也越来越重。那么黄褐斑的实质是什么?黄褐斑到底是不是一种“疾病”呢?得了黄褐斑应该怎么治疗?激光祛斑效果怎么样?……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知名中医皮肤专家、济南市机关医院副院长渠鹏程。

  黄褐斑到底是不是一种“疾病”?

  渠鹏程院长有着近三十年的黄褐斑临床诊疗经验,其主持的“中药治疗黄褐斑的药理学研究与系统评价”,被委员会专家鉴定为“同类研究领域中的国内领先水平”,获济南市科委科技进步奖,是省内中医诊疗黄褐斑的权威专家。他介绍说,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黄褐斑不仅仅是一种皮肤表面问题,更是人体气血运行、脏腑功能问题在皮肤上的反应。现代中医认为,"血瘀为斑",黄褐斑等顽固性色斑多与气滞、血瘀有关,气血不和、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导致气血“不能上荣于面”,进而形成色素沉着疾病。所以说黄褐斑是机体多种疾病在皮肤上的反应,是一种严重影响外观的皮肤疾病。既然是疾病,治疗就一定要去有资质的正规医疗机构进行。

  中医辨证施治可治根本

  关于黄褐斑的治疗,目前规范的治疗技术有中医中药、激光/光子等。渠院长介绍说,根据四诊八纲对黄褐斑进行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精髓所在。从中医角度讲,黄褐斑常见四种证型:肝郁气滞证、脾虚湿蕴证、肝肾不足证、冲任失调证,每一种证型的患者全身症状不尽相同,斑的大小、位置、治疗原则也有很大差别,这也体现了治疗黄褐斑要“分人分治、分斑分治、分肤分治”的必要性。对于内因导致的黄褐斑,中医治疗疗效确切,是治疗方案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单纯中医治疗黄褐斑往往存在疗程长、见效慢的问题,许多黄褐斑患者不能很好地坚持下来。

  激光祛斑见效最快

  关于激光祛斑技术,渠院长这样评价:激光、光子等光学技术是目前治疗色素沉着性皮肤病的先进技术,其依据选择性光热作用原理,使黑色素细胞选择性吸收激光/光子的能量,瞬间产生爆破效应,黑素小体或含有黑素小体的细胞被破坏,浅层的色斑通过皮肤表面逐渐脱落,深层的色斑则被巨噬细胞吞噬后,随循环系统逐渐排除体外,从而达到祛斑的目的。在正规医疗机构,激光/光子祛斑因治疗时间短,见效快、无痛苦,而深受患者好评。

  解决病因标本兼治才是关键

  渠院长在临床诊治黄褐斑的过程中,结合自身中西医联合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资料和报道,总结出一套“辨证分型、中医内调、针灸祛斑、激光/光子外治、医学维养”相结合的黄褐斑诊疗模式,把高效、安全的激光/光子祛斑与中医调理针灸祛斑等方法结合起来,收到标本兼治、事半功倍的效果。经长期大量随访,该祛斑模式疗效稳固,值得借鉴。同时,渠院长提醒说,黄褐斑病因非常复杂,而且绝大多数与机体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激光/光子祛斑可以去掉表皮浅层已经形成的色素沉着,但无法独挡新的黑色素细胞的合成及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表皮各层。所以有的黄褐斑患者会在光学治疗后重新长出色斑。对于内因导致的黄褐斑,激光/光子技术无法彻底祛除,需要配合中医内调、针灸祛斑等方法才可以标本兼治。另外,因为黄褐斑是一种易激惹的皮肤色素沉着,采用激光祛斑一定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由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诊断和治疗,否则可能会激发黑色素细胞活性,导致越治越重。

  日常注意事项

  虽然黄褐斑是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一种顽固性色斑,但它可防可治不可怕,日常生活中预防黄褐斑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注意防晒,外出打伞或涂抹防晒霜;

  ②积极预防和治疗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

  ③不滥用化妆品,面部疾患不随意使用激素类药膏;

  ④注意摄入富含维生素A、C、E和锌的食物;

  ⑤注意劳逸结合,心情舒畅。避免疲劳忧虑,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

  受访专家:渠鹏程(知名中医皮肤专家、济南市机关医院副院长)

  受访专家单位:济南市机关医院(济南市委干部保健基地、山东省中医院协作单位)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山东卫生信息网

GMT+8, 2025-5-11 03:49 , Processed in 0.08366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山东健康网

© 2001-2015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