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来临,各种夏季养生的“妙方”扑眼而来。打开电视,一拨又一拨的“专家”大讲特讲养生之道;广播里轮番播放“养生经”;报纸上开辟了各种养生专栏;打开网络搜索“夏季养生”,一下子跳出来100多万条。看着听着,恐怕自己也有一些迷糊了。 比如出汗问题,甲说,出汗可蒸发散热,排出多种有害的代谢废物,越多越好;乙说,出汗多不好,损伤津液和元气。再比如,夏季可否进补,有的说,夏天昼长夜短天气热进食少,进补很有必要;有的说夏季养生“清”为贵,当心越补越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养生大师”们也有“杀手锏”——某某保健品,夏季必备,让人神清气爽,延年益寿。这些年来“养生大师”辈出,有的被赶下“神坛”,有的囹圄狱中,故“养生大师”的名头几乎成了江湖骗子的代名词。不可思议的是,借养生推销保健品的把戏还在进行。 好在,新广告法将于今年9月1日正式实施,针对保健养生领域乱象,新广告法明确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音像出版单位、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以介绍健康、养生知识等形式变相发布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医疗机构违法发布虚假广告情节严重的,除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本法处罚外,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吊销其诊疗科目或者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当然,新广告法不是“圣旨”,也不能指望一个新广告法就能揭掉养生市场的“狗皮膏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打擦边球,玩猫腻,顶风而上者还会大有人在。有关专家认为,新广告法尽管有些“温柔”,但这是多部门联合治理养生乱象的一个好时机。应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不法商家、伪专家诈骗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完善养生行业监管机制,加快养生行业标准和考核指标的制订,对养生机构的审批、人员的准入和产品、服务的内容进行规范。 关于养生本身,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养生是很有必要的。然而,养生不是养生药、养生菜、养生酒、养生汤、养生浴、养生茶“养”出来的。吃上要有节,确保饮食清淡和安全;有时,三餐守时;有质,膳食平衡;有量,恰当的饮食摄入。还要张弛有度,恰当运动,喜怒有常。养生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括精神养生、环境养生、运动养生、饮食养生等。养生应学一下蜜蜂,它以蓝天为伴、花儿为友,起居有时、饮食有节,生活规律、快乐轻松,工作的时候也是在“唱歌跳舞”,轻松、自在。 有一位老专家的话很有道理:如果将健康按照100分来计算,父母的遗传因素占15分,社会环境占10分,自然环境占7分,这是属于不可控的因素;剩下的68分中医疗水平占8分,其余的60分都是自己控制。 老子有语,“适者有寿”,这四字道出了生理、心理、心灵、人际等各种关系的至高境界。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有言,“最好的医生是自己,病人的本能就是病人的医生,医生是帮助本能的。”养生,应从琢磨这两句至理箴言开始。 |
Powered by Discuz! X3.2 山东健康网
© 2001-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