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1岁的于凯在威海东发老年公寓旁经营着一家诊所,虽然来到威海才两年多的时间,周围的居民却对这位医生赞不绝口。在病人面前,他是细心体贴的好大夫;在父母跟前,他是充满孝心的好儿子。在27年的时间里,他用用坚强的臂膀,为父母撑起一方晴朗的天空。 ![]() 父亲瘫痪失明 母亲精神失常 如果没有27年前的那场变故,今天的于凯也许会拥有完全不同的人生。11日上午,面对记者的采访,于凯坦言,回忆过去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因为曾经的每一天对他来说都是煎熬。 于凯是烟台海阳人,父亲很有经商头脑,从小到大,于凯和姐姐都生活在同龄人艳羡的目光中。幸福却在于凯14岁那年戛然而止,一场巨大的变故忽然降临——正值壮年的父亲于1988年不幸患上了脑瘤。 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病魔的折磨,使他迅速丧失了劳动能力。没有了经济来源,又要给父亲治病吃药,家里的生活一下子拮据起来。 就在一家人的生活捉襟见肘时,1989年,于凯的父亲又在路上被车撞伤,双眼从此失明,除了左手之外,其他身体部位都动不了。 父亲巨额的医疗费,再次把一家人拖入了绝境,于凯的母亲因承受不了如此沉重的心理打击,精神失常了。 姐弟相继辍学 担起生活重担 父母双双病倒,家中已是一贫如洗,上学读书变成了一种奢望,于凯和姐姐两人相继辍学,用柔弱的肩膀撑起苦难重重的家庭。那一年,于凯只有15岁。 “当时,我母亲的病时好时坏,好的时候能够料理一日三餐,坏的时候就会离家出走。”于凯说,他和姐姐要干农活、做家务、照顾父亲,有时还要彻夜寻找走失的母亲。每每回想起那些日子,于凯的心里总是滋味万千。 当同龄人在用功苦读准备中考时,于凯进了一家不收学费的武校习武,他没有别的目的,只是想解决自己的一日三餐。 学武很苦,摸爬滚打,酷暑严寒,于凯咬牙苦撑,这一撑就是6年。感觉练武不是长久之计。1998年,在亲戚的劝说下,于凯报考了莱阳卫生学校的全科医学专业,并于2003年考取了执业医师资格,在烟台开起了自己的诊所。 随着诊所经营步入正轨,于凯终于有能力给父母更好的生活。2012年,于凯带着父亲从烟台迁居威海,与住在威海的母亲和姐姐团聚。 体贴服侍二老 恒心书写孝道 11日上午,在于凯诊所的隔间里,记者见到了躺在干净被褥中听评书的于凯的父亲。老人今年71岁,虽然瘫痪在床20多年,精气神却很好,浑身也干干净净的。听见儿子的声音,老人脸上就会露出开心的笑容。 从老人的衣着到房间里的每处细节,无一不体现出于凯的用心。于凯介绍,父亲因为疾病的折磨,思维特别像小孩子,对儿子格外依赖。他只能在诊所里腾出一个房间,白天把父亲安置进去,每隔一段时间进去和他说说话,下班后,再开车带父亲回家。 照顾瘫痪病人,除了需要耐心陪伴之外,如何解决病人的大小便失禁问题是最让人头疼的。于凯的父亲有时会把大便涂抹得全身都是,每当此时,于凯从不生气,反而一边跟父亲开玩笑,一边迅速给父亲洗澡并换上干净的衣服和被褥。 白天还好,夜晚,累了一天的于凯睡梦正酣,只要父亲一有不对劲,他总能第一时间醒来,照顾父亲大小便。为了避免父亲得褥疮,他就常带父亲去浴池泡澡、按摩。天气好时,他还带父亲去外面晒太阳或是开车去海边逛一逛…… 如今的每一天对于凯而言都是幸福的,虽然父亲依然没有行动能力,母亲的病也时好时坏,但与以前的艰难比起来,一切已足够美好。“我母亲生病后性格怪异,很难与人相处,所以我给她买了套房子,让她一个人住,一日三餐由我姐姐做好送去,我则每天中午开车带着父亲去她家里看望她。”尽管母亲没少给于凯惹烦恼,他却尽一切能力把母亲照顾好。 于凯说,对他来说,照顾父母是一门艺术,每当看着被自己打点得干干净净、精神十足的父亲时,他都打心眼里高兴与自豪。 来威海不到3年的时间,于凯的孝行就在四邻中传开了。大家总说,于大夫对病人细心周到,对瘫痪在床的父亲、对生病的母亲更是好得没话说,有个这样的儿子,真是老两口的福气。 然而,在于凯看来,子女赡养生病的父母天经地义,根本不值得称道。也许,正是他的这份平常心,才是孝道的精髓所在。 记者 李林 |
Powered by Discuz! X3.2 山东健康网
© 2001-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