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男孩突患急性白血病,因为他是被收养的孩子,所以无法与养父母配型。为了挽救孩子的生命,山西大医院为孩子实施了非血缘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并获得成功。此类手术不仅在该院属于首例,在全省也非常罕见。 小新(化名)今年9岁,母亲是教师,父亲是普通公职人员。去年9月,小新突发高烧,后被确诊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小新化疗多次,但体内的白血病致病基因仍未能控制。移植亲生父母或兄弟姐妹的骨髓造血干细胞是治疗白血病的有效办法,但是小新的家人却不愿配合。在医生的追问下,小新的母亲才吐露实情。原来小新是她捡来的弃婴,无法移植他们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如果不是孩子生病,我们希望他一辈子不知道自己的身世,但是如今为了他我们怎么做都行!”小新的母亲不得已找媒体帮助寻找孩子的亲生父母,但是一直没有消息。庆幸的是,不少好心人得知小新的遭遇后伸出了援助之手。 今年3月,小新的白血病再次复发,住进山西大医院血液科。通过治疗,小新的病情终于稳定。“孩子的病每复发一次就离死神更近了一步,不能再等了,得尽快做移植手术。”血液科主任马梁明说。 可是,小新与养父母无法配型,而从中华造血干细胞资料库中找可以配型的人周期太长。于是,根据孩子的病情马梁明建议进行非血缘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然而,这类手术并不简单,不仅需要配型成功,手术对环境、设备、技术的要求也非常高。 为了给小新寻找合适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马梁明和其医疗组成员先后在天津脐血库、山东脐血库、北京脐血库寻找到十几万份脐带血干细胞。经过反复比对研究,最后确定了北京脐血库的一份仅有两个位点不合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 4月22日,小新顺利进行了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目前,小新做了移植已经50多天了,他的各项血液学指标已经恢复正常,化验显示原来的致病基因已经在体内消失。“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不仅为小新带来了新生的希望,为我省独生子女家庭儿童治愈白血病也带来新的方法和希望。”马梁明介绍,由于父母与子女配型成功的几率要远远低于兄弟姐妹之间配型成功的几率,因此,对独生子女家庭来说,用非血缘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愈白血病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再过三个月小新就可以康复出院,现在,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要好好感谢帮助过他的好心人。 |
Powered by Discuz! X3.2 山东健康网
© 2001-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