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济南讯(通讯员 傅特)2015年6月6日是第20个“全国爱眼日”。为普及全民健康教育,提升公众爱眼护眼意识,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关注眼睛健康,6月5日下午,济南市卫生计生委、济南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济南眼科医院)在济南市天成路小学举办了“爱护眼睛从小做起”主题宣传活动。活动中,二院眼科专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学生们讲解了近视眼防治的相关知识,介绍了保护视力的重要意义以及近视的成因和如何做好预防保护等。活动现场气氛活跃,授课专家利用1分钟盲人体验、互动问答、教授眼保健操等方式,加深学生们的记忆。通过此次眼健康知识的学习,增强了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帮助他们用一双健康明亮的眼睛迎接今后的挑战。
误区一:不让近视的孩子及时佩戴眼镜 不少家长不愿意过早地给近视的孩子戴眼镜,认为戴眼镜会使近视度数加深,一旦戴上眼镜,就再也摘不下来了,能不戴尽量不戴。其实,近视眼患者若不合理配戴眼镜,会造成两种后果:一是不戴眼镜矫正近视,长时间视物模糊,相当于某种程度的“形觉剥夺”,会导致近视加重;二是患者为了让视力更清晰,常被迫眯眼看东西,上下眼睑长期压迫眼球,会拉长眼球前后径,反而促使近视度数增加。可以说,戴眼镜非但不会加深近视,反而有减缓近视加深的作用。部分孩子之所以会在配镜后出现近视度数加深现象,主要与其不注意用眼卫生、阅读习惯不良有关,与戴眼镜并无直接关联。因此,对有一定近视度数的青少年患者而言,适时配戴合适的眼镜是减轻视疲劳、减缓近视度数加深的有效手段。此外,患者还应在注意用眼卫生、改善阅读习惯方面,加强预防保健工作。 误区二:为“远视眼”的幼儿盲目配镜 3岁的彤彤(化名)在幼儿园查视力时发现视力仅为O.6,得知情况的家长立即带他去医院做了检查。经过散瞳验光,医生发现孩子是200度的远视眼,便给孩子配了一副200度的远视眼镜……然而,这种做法会极大地损害幼儿视力的正常发育!人出生后,眼球会随着身体各器官成比例地长大。刚出生时,眼球的横径与成人相差不大,但纵径(眼轴)却很短。新生儿的眼轴只有16毫米,3周岁幼儿的眼轴为19.5毫米。也就是说,儿童都是远视眼(眼轴短,外界物体的影像聚焦在眼底黄斑的后面)。随着年龄增加,眼轴逐渐加长,屈光状态逐渐向正视眼方向发展。然而遗憾的是,大部分家长,甚至是验光师并不了解这些知识,盲目地给视力正常的孩子配眼镜。殊不知,3岁孩子本来就会是远视,明明是正常的眼球,却戴了远视镜,这么做岂不是把孩子往近视眼的方向推?为避免发生错误配镜、危害视力的情况,家长们不妨带孩子去综合实力强、医疗质量硬的专科医院就诊。 误区三:“近视”了,才想到“预防” 现在国内普遍存在这样的情况,要么无目标地搞全民预防,要么等发现孩子已经变成近视了,再想到要预防。在二院门诊,不少家长对医生抱怨说:“医生,我们孩子的视力一直很好,为什么突然近视了?”其实,近视并不是一朝一夕“突然”发生的。家长们之所以对孩子的近视“后知后觉”,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家长并没有定期带孩子去医院做眼科检查的意识,以至于无法早期发现孩子的视力问题。专家建议,孩子3岁时,有必要去专科医院检查视力、屈光状态和双眼视功能,为孩子建立一份眼科档案,同时做到有眼病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避免终生遗憾。 误区四:配镜图省事,验光“毛估估” 近视眼镜要配得浅些,远视眼镜要配得深些;电脑验光快而准,人工验光可以省;验光配镜是小事,何必去医院或正规眼镜店那么麻烦;验光略有误差,没什么关系……这些都是错误的验光配镜理念。在这些理念的误导下,许多人戴上了不合适的眼镜,不仅容易发生视疲劳,还会加速近视眼的加深与发展。1977年,“形觉剥夺性”近视动物模型制成,研究人员缝合一只猴子的眼睑,部分阻断进入该眼的光线。6个月以后,打开缝合的眼睑,该眼发生近视,而对照眼正常。1983年,“光学离焦性”近视眼动物模型制成,研究人员给猴子的一只眼戴上500度的近视镜片,使进入该眼的形觉焦点后移,另一只眼作对照。半年以后,戴镜片的眼睛变成了480度近视,与所戴镜片的度数相似,而对照眼正常。验光配镜不正确,会使外界物体不能在眼底黄斑区形成清晰的物像,就像上述两种动物模型一样,相当于人为“制造”近视眼。因此,专家提醒广大市民要进行科学的医学验光。众所周知,验光主要是检查单眼的屈光状态。而戴上眼镜,则是双眼看同一个物体,必须获得最佳的双眼单视功能。因此,镜片的度数并不等于验光的数据,必须根据眼位状态、调节功能强弱、散光轴向等双眼的医学表现,给予正确的处方。这就是医学验光与普通验光的本质区别。总之,医学验光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患者戴眼镜以后,不仅要看得清楚,还要看得舒服。 误区五:迷信“防近”产品,忽视“环境”改善 眼患儿的家长非常希望找到一种能快速、轻松治愈近视眼的方法或药物。目前市面上层出不穷的近视眼防治产品,正是迎合了家长们的这种心理,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世上真有能治愈近视眼的灵丹妙药吗?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导致近视眼的原因很复杂,必须采用综合措施来防治,没有捷径可走。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药物或器械被证实能治愈近视眼。现代医学证明遗传、围产期保健和不良环境因素是导致近视眼发病的三大因素。就现实可操作性而言,后两项,特别是对不良环境因素的干预,比如增加户外活动,减少视近工作等,将有助于阻止或延缓近视眼的发生发展。遗憾的是,如今不少家长宁愿花重金购买各种营养品、治疗仪,却不懂得为孩子的眼睛“减负”,不注重改善容易危害视力的各种不良环境因素,本末倒置。因此,预防近视,从改善环境因素做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山东健康网
© 2001-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