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上午10时许,因双腿被蜱虫叮咬20余处,瘙痒难忍,市民刘女士在家人的劝说下才来到市立医院就诊。而当天,距她被蜱虫叮咬的时间已经过了3天。 据了解,家住文登区的刘女士年过六旬,11日上午她上山干农活,虽然穿着长裤,蜱虫仍在她双腿上叮咬出20多处小伤口。因为认得蜱虫这种虫子,刘女士未觉得它有什么危害,就没把被叮咬这事放在心上。 谁知道在随后的两天里,被叮咬的部位越发瘙痒难忍,在家人的催促下,刘女士终于决定前往医院就诊。昨日上午,在市立医院急诊科,医生仔细检查了刘女士被叮咬的部位,没有发现异物,但她还需要接受进一步的血液检查。 据市立医院急诊科医生介绍,8日傍晚,他们也曾接诊了一名被蜱虫咬伤脚背的患者。“如果在蜱虫叮咬后出现了感染,患者就可能出现血小板减少、脏器衰竭等严重症状,所以被叮咬后一定要及时就医。”急诊科医生表示。 ■温馨提示 蜱虫进入活跃期,当心被叮咬 昨日,记者就有市民被蜱虫叮咬一事采访了市疾控中心疫情与信息管理科科长吕涛,他表示,在我市,蜱虫病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到10月份。根据往年的情况来看,一般是天气越热,蜱虫的越是活跃,尤其是农忙季节更甚。“眼下蜱虫已进入活跃期,市民在从事田间劳动或去野外旅行时,一定要注意防范。”吕涛说。 “蜱虫吸血的口器很复杂,上面长着倒刺,一旦被咬者不恰当地拔除正在吸血的蜱虫,很可能会让它的口器折断在皮肤里。”吕涛介绍,如果被蜱虫叮咬,在移除蜱虫时不要把蜱虫捏碎或扭断,因为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沾染到受感染的蜱虫的组织碎屑或粪便,也有机会受感染。移除蜱虫后,也要用碘酒或酒精对被叮咬的部位进行消毒,并用肥皂水洗手。 吕涛说,并非所有的蜱虫都携带毒素,蜱虫病潜伏期从几天到一个月不等,期间如没有发烧、乏力、浑身不适等症状,基本可以排除患上蜱虫病。但若在1—2周内出现发热、头痛、全身不适、乏力、呕吐、腹泻症状,就需及时治疗。 “其实,被蜱虫叮咬后并不可怕,只要治疗及时、正确用药,病情会很快改善,病死率极低。”吕涛提醒市民,蜱虫叮人不容易被发现,市民在田间劳动或野外旅行时不要在草地上坐、卧或长时间停留。 “蜱虫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可以通过血液、体液及分泌物进行传播,家中发现有人被蜱虫叮咬后,其他与之接触的人也要注意防护。”吕涛提醒,若不慎接触蜱虫病患者体液,应及时清洗消毒,与这类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人,在随后的1—2周内要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威海晚报记者 张纹纹 |
Powered by Discuz! X3.2 山东健康网
© 2001-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