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 小儿脑瘫 的发病率约在1.8‰-4‰,随着围产血及新生儿急救医学进步和NICU的建立使一些极低体重儿或重危新生儿得以存活,增加了脑瘫的发病机会。大约每300个出生的婴儿中就将有一人患有或发生小儿脑瘫 ,这个数字还是十分令人震惊的。 近年来脑瘫发病率为何会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呢? 脑瘫专家指出这与环境、遗传、产前因素、后天外伤等有关。 脑瘫患儿不仅给家庭带来沉重的伤害也给社会带来了负担,需要全社会的关注。 在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中,我们首先要强调的就是早期发现,因为脑瘫会对患儿的正常成长发育造成很大的影响,这能为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小儿脑瘫的主要表现,我们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 发育落后 ,姿势异常。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1、 发育落后 中国有句老话形象直观地概括了人类在婴儿时期各项运动行为发育的规律:“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岁走”,发育的正常的孩子大多会遵循这个规律,前后相差的时间不会太大。而患有脑瘫的孩子则往往达到上述发育标准,远远落后于同龄孩子。 一般来说,患有脑瘫的孩子2~3个月时还不会笑,不会抬头,持续哭闹,手指紧握不会张开;4~5个月还不会翻身;8个月还不会坐,甚至不会抓、握,也不能把手放到嘴边。此外,智力发育也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 2、姿势异常 脑瘫患儿常表现为全身发软,无力或四肢发紧、打挺易惊,少动或过多地乱动,吃奶无力,经常呛、噎、吐奶,哭声微弱或阵阵尖叫。 另外,还有流口水、四肢不自主地徐动和颤抖;双脚总是脚尖着地而足跟悬空不着地或两下肢交叉;四肢运动不协调、不对称;头歪向一侧而不能保持正中位等。 家长一旦发现自己孩子出现以上所述的情况时,就应提高警惕并及时到医院做全面检查。一般来说,6个月以内是脑瘫患儿黄金康复期,如家长能对其早发现早治疗,完全有可能使部分脑瘫患儿取得较好的康复效果,最晚上不要超过一周岁。 由于过去的医疗条件原因,许多人都认为小儿脑瘫是一种不治之症。但是,现在的人们要改变思想了,随着近年来的医学科学发展,小儿脑瘫已经成为可治之症。如果能对小儿脑瘫患者早期的介入治疗,除了特别严重者以外,都是可以达到生活自理的。 近年来我们对小儿脑瘫的治疗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形成了一套规范而行之有效的康复治疗体系“早期康复训练—FSPR术—矫形手术—术后康复训练”。术前康复训练是为了手术治疗打好基础,术后康复训练是为了进一步巩固手术治疗的效果,促进各项功能的恢复。 而脑瘫治疗中所采取的各种手术治疗,是为了解决一些仅凭康复训练无法达到治疗目的的身体问题,比如肌张力过高、肌肉痉挛等等,我们目前多用FSPR术(功能性选择性脊神经后跟部分离断术)、颈动脉剥脱术等术式,效果较明显;而矫形手术主要针对患儿剪刀步、足内翻等畸形情况进行,而且必须是先进行解痉手术,而后方能进行矫形手术,两者前后顺序不可乱。 【更多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
Powered by Discuz! X3.2 山东健康网
© 2001-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