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济南3月18日讯 近日,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多科室协作成功为一位心肺功能衰竭的乙状结肠癌晚期患者实施手术,经过住院综合治疗,患者恢复良好,现已出院。 据了解,李奶奶(化名)近来一段时间总感觉腹胀、食欲不振、排便也不顺畅,家人带其来院检查。医生详细问诊查体之后建议李奶奶做了个肠镜检查。不做不知道,这一做,家里人可慌了神了- “乙状结肠癌”!晚期!原来,腹胀、食欲不振、排便不畅这些表现,都是“乙状结肠癌”出现肠梗阻的症状! 这样的结果,对李奶奶和她的家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噩耗。 在慌乱中反应过来的孩子们积极地要求医生救救老太太。就这样,李奶奶住进了市三院的胃肠外科。 救人,是必须的! 怎么救?手术行肿瘤切除根治术无疑是最好的方式。 “如果不做手术会怎样?”家属也提出这样的疑问。 “肿瘤进一步发展,出现完全的肠梗阻,到时候会根本不能进食,患者的生活质量极其差,老人会十分痛苦。无法进食,排便受阻,肿瘤侵袭,忍受痛苦,生存期限可想而知。”胃肠外科张主任的话打消了家属心中的犹豫,坚定了做手术切除肿瘤的决心。 但是,做手术是一个系统的工作,术前必须全面的评估病人情况。李奶奶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病史40余年!高血压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10余年!心房颤动、呼吸衰竭!这样的术前评估状况,手术,风险很大。 可是李奶奶已经出现了肠梗阻,病人等不起! 向家属交代病情,积极做好术前准备。该院急危重症一体化管理的分管领导石礼副院长统一调度,迅速组织呼吸科、心血管内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等发起了多科室协作,为患者手术保健护航。几个科室共同为患者进行了细致的会诊,对患者术前整体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综合评估;呼吸科协助处理肺部情况,改善肺功能;胃肠外科迅速完善术前准备。术中麻醉师与呼吸科主任共同维持生命体征,为降低手术风险,缩短手术时间,胃肠外科手术团队争分夺秒完成手术。ICU的人员、设备早已原地待命,术后病人直接转进了ICU,马上给予心肺支持监护治疗。在5天的监护治疗中,胃肠外科与重症医学科共同管理,分管医生不放过一丝一毫病情变化的蛛丝马迹,多次将“危险信号”消弭于无声,患者的心肺功能都得了良好的控制与恢复。紧密的合作,无缝的衔接,密切的观察,细致的护理,李奶奶的生命体征终于“达标”,转回胃肠外科继续治疗。 李奶奶的精神状态一天比一天好,慢慢的,从静脉营养到吃流食渐渐地能吃好些易吸收的饭了。想不到自己手术后能恢复到这么好,想想刚刚确定诊断时自己的万念俱灰,老人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乙状结肠癌晚期患者手术死亡率高,术后呼吸衰竭、心功能衰竭致死率高,刀口愈合差,发生肠瘘的风险也高,像李奶奶这样高龄、心肺功能差、手术耐受力差的患者,能够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恢复顺利,以良好的状态出院,不能不说这是市三院开展多学科协作和急危重症一体化管理模式打赢的又一次胜仗。 |
Powered by Discuz! X3.2 山东健康网
© 2001-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