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健康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山东健康网 医界动态 查看内容

从骨髓到脐带血移植 移植先驱的历史见证

2016-12-23 23:25| 发布者: lwd919| 查看: 650| 评论: 0

摘要:   1958年,马克斯科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发生的一起事故中受到了致死剂量的辐射,随后被执行了无关骨髓供体移植手术,成为全球接受移植手术的第一人。   这次事故发生在1958年10月15日,当时马克斯科是一名2 ...

  1958年,马克斯科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发生的一起事故中受到了致死剂量的辐射,随后被执行了无关骨髓供体移植手术,成为全球接受移植手术的第一人。

  这次事故发生在1958年10月15日,当时马克斯科是一名24岁的物理学研究生,就读于贝尔格莱德附近的一所核研究所。事故发生的第三天,马克斯科就飞到法国巴黎接受了乔治曼菲医生对他的治疗。曼菲医生是移植医学的先驱,同时也是法国居里研究所的一名免疫学家。

  当时,服用了抗生素的马克斯科病情继续恶化,头发脱落,身体免疫系统已经完全不能对抗呕吐和感染的反复发作,每天都无比痛苦,于是曼菲医生决定尝试一些非正统的治疗方法,用健康人的骨髓替换马克斯科的受损组织。这一尝试从未在人类中进行过,也没有人会知道将产生什么结果以及对供体的生活会造成什么的影响 。

  1958年11月11日,曼菲医生从供体的腰背部抽取骨髓,将其注射到马克斯科手臂的静脉中,他也因此成为全球首位接受无关供体骨髓移植的患者。令人惊奇的是,移植后一周内,马克斯科的身体状况开始持续好转,新年到来之际还在病房里举行了庆祝活动。

  在当时,马克斯科的存活十分振奋人心,但医生并不知道供体与受体组织相互匹配是移植能否成功的关键。

  现如今,人们已经知道骨髓中含有能产生所有血细胞类型的造血干细胞,所以骨髓移植能够治疗白血病及其他一些血液性疾病。截止目前,全球已进行了100万例骨髓移植手术,每年接受移植的患者数量约有5万人。

  后来,曼菲医生发现,骨髓移植手术的成功取决于能否找得到合适的供体,供体应当与受体具有相同的免疫型,供体与受体组织不完全匹配也是导致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供体的免疫系统会对受体发起全面的攻击而引发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曼菲医生对GVHD进行了定义,推断组织不相容是由于GVHD造成的,认为这是骨髓移植不能绕过的难题。

  不过,曼菲医生的难题因脐带血的应用得到了改善。1988年10月,法国巴黎圣路易医院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合作,首次进行白细胞抗原相合的同胞间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地救治了一名范可尼氏贫血患儿,开创了人类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又一新纪元,脐带血由此成为继骨髓后又一重要的造血干细胞来源。此后,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陆续对另外几名范可尼氏贫血及其他几种疾病的患儿进行了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绝大部分获得了成功。

  脐带血是胎儿娩出断脐后,残留在脐带和胎盘中在最短时间内从脐静脉中采集到的血液,因它还没有机会构建自身的免疫系统,免疫功能均较原始,因此比骨髓的配型成功几率高,移植后的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病率低并且程度较轻,如果是使用患者的自体脐带血,因基因和配型完全吻合,所以不会出现移植后的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和排斥现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全球脐带血移植案例也不断增多。截至目前,全球已有超过40000例脐带血移植,其中自体脐带血的应用超过了3000例,治疗的疾病也从单一的血液疾病扩展到癌症、免疫系统疾病、代谢紊乱等多种疾病,根据美国纽约血液中心(NYBC)的统计数据,脐带血已用于80多种疾病的治疗。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曼菲医生主要集中于免疫学方法治疗白血病的研究,并于2010年10月15日在巴黎与世长辞。值得欣慰的是,他在有生之年看到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不断进步,拯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山东卫生信息网

GMT+8, 2025-5-1 15:55 , Processed in 0.08570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山东健康网

© 2001-2015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