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健康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山东健康网 山东健康信息 查看内容

山东学者发现新的遗传学标志 麻风精准化学预防时代到来

2016-12-15 20:54| 发布者: maxima0125| 查看: 1040| 评论: 0

摘要:   大众网济南12月15日讯(记者 张腾)北京时间2016年12月15日18时,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文章:山东学者通过对8,156例麻风受累者和15,610例正常对照研究,发现了4个新的麻风 ...

  大众网济南12月15日讯(记者 张腾)北京时间2016年12月15日18时,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文章:山东学者通过对8,156例麻风受累者和15,610例正常对照研究,发现了4个新的麻风易感基因,并首次揭示了神经功能相关基因在感染性疾病中的效应,该成果标志着我国在麻风研究领域继续处于领先水平。

  据了解,该研究由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所属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山东省皮肤病医院/山东省皮肤性病学重点实验室泰山学者攀登计划特聘专家张福仁教授研究团队完成。近十年来张福仁教授团队联合国内外多个团队,开展了深入系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并于2009年与安徽医科大学张学军教授团队和新加坡基因研究所刘建军教授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麻风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定位麻风7个易感基因,并以NOD2为枢纽建立起了固有免疫感染相关的通路,研究结果发表于国际著名学术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 2009;361 (27):2609-18)。 此后,研究团队继续开展麻风病因学及发病机制研究,成果相继发表于自然遗传学(Nat Genet 2011),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Am J Hum Genet 2012),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 2013),自然遗传学(Nat Genet 2015)等学术期刊。

  本次发表的《A Large-scale Genome-wide Association and Meta-analysis Identified Four Novel Susceptibility Loci for leprosy》是在既往研究基础上的深入,共纳入8,156麻风病例和15,610例正常对照,除验证了既往发现的所有遗传学标志,还发现了4个新的易感位点,并利用皮损转录组RNA测序技术将易感基因定位于SYN2, BBS9, CTSB和MED30基因。本研究首次证明神经功能相关基因与麻风发病相关,而在麻风病人皮损中的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提示了神经功能相关基因的正常表达可抵抗麻风分枝杆菌在神经末梢的感染。

  麻风是由麻风分枝杆菌感染易感个体后侵犯皮肤和外周神经而导致的以畸残与毁形为特征的慢性传染病,资料显示,经过几十年的综合预防,麻风人数在全球范围内大幅下降,但由于缺乏一级预防措施没有预防疫苗,近年来新发病人数量没有明显减少,因此麻风病的科学预防至关重要。

  从临床防治中提出问题,历时10年攻关,张福仁研究员领衔的团队已进入科研成果的临床转化阶段。基于定位的22个易感基因位点,该团队已经成功构建了麻风发病的风险预测模型。风险模型的构建及现场队列的建立,使麻风的症状前诊断成为可能,也迈出了把科学发现转化为实用技术的第一步。目前该技术正在向云南等麻风高发地区推广,以加速我国消除麻风危害的进程。

  项目负责人张福仁研究员说:“作为一名麻风防治工作者和临床医生,既往由于受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我们经历了太多的无奈,麻风作为一种可以致残的慢性传染病,由于没有有效疫苗,致病菌也无法体外培养,千百年来我们只能被动的接受患者的畸残与死亡。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麻风防治工作,建立了中央、省市县防治网络,使麻风的防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但是迄今为止麻风防治仍然停留在对有症状患者的早诊断和治疗上,无法做到症状前诊断和预防,我们的研究使症状前诊断和预防目标的实现成为可能,从而真正实现麻风的精准防诊治。”据悉,今后该研究团队将主要致力于麻风易感基因风险模型的现场应用、高危个体筛查芯片及氨苯砜综合征风险检测试剂盒的研发,为彻底消除麻风危害奠定基础,这也将为其他传染病的防治提供借鉴。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山东卫生信息网

GMT+8, 2025-4-30 20:32 , Processed in 0.06931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山东健康网

© 2001-2015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