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先进典型发布厅在百姓健康频道举行第二期发布活动。本期活动的主题是挖掘和宣传援藏医务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和感人事迹,全面展现“组团式”援藏一年来给西藏人民带来的健康福祉和对西藏卫生健康事业的推动作用。此次活动向全社会发布了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副主任邱玲、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主治医师彭智、重庆援助昌都人民医院医疗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侯新琳、辽宁援助那曲医疗队5个组团式援藏先进典型的事迹,号召全国卫生健康工作者向先进典型学习。
附件
邱玲,女,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检验诊断学系”副主任,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副主任,2015年参加首批1+7“组团式”援藏医疗队,任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一年来,在邱玲的带领下,自治区人民医院检验科构建了ISO15189质量体系,目前体系已生成30余个受控表格,20余个程序文件。同时积极推进自治区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建设,组织开展了覆盖全区的ISO15189内审员培训,150余人获得了ISO15189内审员证书,为推进自治区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奠定了人才基础。从医院管理到学科建设、从临床医疗知识到专科人才培养,秉承援藏帮扶理念、怀揣真诚奉献情怀,来自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的邱玲作为“组团式”医疗援藏队员同其他援藏队员一起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在受援医院谱写着大爱。
彭智,男,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主治医师,作为第一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队员,自2015年8月19日入藏到拉萨市人民医院工作。因单位拟派出人员身体问题不能成行,彭智积极申请援藏,且在爱人发现有孕在身的情况下,坚持完成援藏任务。在具体工作中,他与当地同事一起建立了消化肿瘤MDT团队,积极搭建北京肿瘤医院与拉萨市人民医院肿瘤患者诊治技术交流合作平台,利用节假日与当地医生一起进行义诊活动,成功申请了拉萨市人才和智力援助项目《北京援藏干部健康体检及干预研究》、西藏自治区组织部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项目《藏族胃癌的分子分型和个体化治疗研究》,2016年6月17日,在全区第七批优秀援藏干部人才表彰大会上被评为西藏自治区优秀援藏干部人才。
2015年重庆市从各区县选派了15名医疗技术骨干赴昌都地区进行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
侯新琳,北大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临床医学博士,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后。在得知西藏当地缺少儿科人才之后,积极的报名医疗援藏工作。到西藏自治区以后,产生了很严重的高原反应,她每天通过止痛药、安眠药等药物克服高原反应,积极努力工作。在医疗人才建设方面,她每天都会通过临床实例为当地医生讲解病理,治疗方法等等。在每周的技术讨论会上她都会为当地的医生讲解内地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医疗管理经验。来到西藏的两个半月里,她和她的同事积极配合,完成西藏自治区首例血友病患者的诊断。填补了西藏血友病诊断的空白。除此之外,她和当地的医生一起配合,治愈了西藏自治区首例细菌性脑膜炎患儿,填补了西藏自治区的又一项空白。
辽宁省首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医疗队一行21人到达那曲以后,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地区,克服了极其严重的高原反应。努力工作,并针对当地的医疗情况量身打造病理科、妇科、血液科等多个重点医疗科室。为当地医疗水平的提到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此外,辽宁省医疗人才“组团式”医疗队还有计划的对当地医生进行技术培训,打造了一批带不走的医疗队。在患者救治上,他们在当地医疗条件极差,没有上下水的情况下,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的手术。这也在当地创造了第一次。2016年7月,那曲地区人民医院救治了一名车祸重伤病人,通过援藏专家与当地医生的共同努力,车祸病人已经出院。这也是那曲地区救治的首例重症车祸病人,填补了当地重症车祸外科手术的空白。 |
Powered by Discuz! X3.2 山东健康网
© 2001-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