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以用心换安心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始建于1938年,是全自治州唯一一所集医疗、急救、科研、教学、预防、保健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始终坚持以“患者至上,精益求精”为办院宗旨,不断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修订和完善医院的“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等各项管理制度。 近来,医院以问题为导向,以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体验为出发点,通过推行系列举措,有效提高了医疗质量,保障了患者就医安全,改善了就医体验,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 预约使诊疗更高效 医院实行预约患者优先诊疗制度,通过门诊电子屏、微信平台、健康宣教等多渠道随时发布医院预约诊疗电话、预约诊疗流程和门诊出诊专家、专科信息等,患者可以很方便地获取相关信息。 针对之前B超、CT、核磁共振和胃肠镜检查预约时间长、预约效果不佳等问题,医院完善了医技科室诊疗制度,调整了绩效分配政策,调动起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医院增加了相关的检查设备,推行分时段预约检查,预约时间精确到小时,对复诊病人积极开展诊间预约,这就大大缩短了患者候诊时间……2016年1~6月,这4个检查项目的预约检查率高达100%,患者满意度达96.08%。 调配让危急重症患者畅享医疗资源 医院对危急重症患者实行先救治、后付费,专人陪检,优化急诊绿色通道流程。急诊科设置抢救室、内科诊室、外科诊室、挂号收费处、药房、检验、心电图、超声检查、留观室、输液室等,方便急诊患者就诊。 为能及时救治危急重症患者,医院加强了急诊的分诊和检诊,有效分流非急诊患者。医院组织对导医、急诊科护士、门急诊保洁员、门诊收费员、保安、担架队等工作人员进行预检分诊培训、考核,全员联动,有效落实急诊分诊、检诊制度。 在采购方面,医院优先配置生命支持、急救设备;科室急救设备、急救物品按照三甲医院设备管理要求。 医院建立预留空床机制,院区各住院科室每天预留1~2张病床,用于接收危急重症患者,并在急诊科设置足够的重症监护病床和普通病床。根据医院危重症病人不断增加,分级诊疗带来疾病谱的改变,检验科增设急诊检查项目,为急诊急救绿色通道提供有力支持。 信息化系统助力服务流程优化 医院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建成了以HIS、LIS、PACS、RIS、EMR为主的信息化系统。门诊医生工作站、移动查房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移动护理腕带扫描信息确认准确无漏,医嘱执行实时准确;输液监控系统高效准确地监测病人输液情况;一卡通和自助打印机实现了病人自助挂号、就诊、缴费、查询,有效缩短了病人就医等候时间。 医院推行实名就诊,门诊大厅和住院部大厅均设置了自助查询服务机,方便患者自助查询,缴费单据的相关项目详细、清晰。住院患者推行二维码身份管理,确保患者在诊疗过程中的身份识别正确;超声医学科、检验科采血窗口、门诊诊室门口、输液室护士站配置了叫号系统,及时有序地进行诊疗,减少或避免了插队情况发生,促进了医患和谐。 医院利用门诊、住院大厅电子显示屏公示医院诊疗项目、药品及价格、收费项目及标准等信息,并根据医保及药物费用变化及时更新相应信息;医院实行住院患者一日清单制,让患者明白就医。同时,医保办、投诉办设于门诊一楼,医疗费用管理科设于住院楼一楼,方便患者咨询。 医技科室候诊厅设置了检查、检验报告、X光片、CT片自助打印机,患者扫描二维码即可自助打印,操作简单、方便,有效保护了患者隐私,缩短了患者等候时间,把医技人员的宝贵时间用在了诊疗上。药剂科药房建立自动配药系统和叫号系统,配药环境整洁,取药井然有序。 医院对门、急诊患者实行流量监控,在病人就诊高峰时间段实时增加值班人员,减少患者等待就诊时间。 医院持续改进“危急值”管理系统,目前“危急值”报告在省内率先实现可自动推送到主管医师及科主任手机上,保证危急值的第一时间传送及处理,患者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 医院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推出电子病历质控系统、婴儿防盗系统等,依靠科技支撑,提高工作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医院成立了楚雄州医院联盟,搭建了协同救治网络。楚雄州内的九县一市医院均成为楚雄州医院联盟医院,通过广泛合作、学术交流等,带动区域内医院共同发展;建立区域医疗中心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双向转诊;由楚雄州卫生计生委牵头,医院建立起了楚雄州区域云端心电图网络中心。 精细化管理保障就医安全 医院建立起科室综合目标管理体系,推进医院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医院制定了个性化科室综合目标管理责任书,内容涵盖科室综合管理、医疗服务、医疗质量、护理质量、科研教学、感染控制、合理用药、门诊服务、卫生经济管理、医保管理、医德医风等方面,目标具体,质控指标清晰(数据化),建立了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 与此同时,医院健全考评体系,制定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实施办法,有效保障了医院各项工作目标顺利完成。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定期对各科室进行“医疗目标管理责任指标”督查及考核。院长定期讲评全院质量与安全、医院目标完成情况,加强院科两级有效沟通,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 医院引进了西马绩效管理系统,不断优化绩效分配方案,形成了良好的激励机制。医院实行“优劳优得、优绩优酬”的分配制度,医务人员收入主要与服务质量、数量、难度及病人满意度挂钩。 医院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如成立医疗质量百日行专项活动领导小组、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家委员会,调整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临床路径工作指导评价组等,各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学术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感控管理委员会等)定期召开质量管理会议,多层次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各职能部门协助组织落实。如临床路径管理经信息科、医务科、护理部、病案室、药剂科、财务科等分工协助,建立临床路径信息平台,实施入径、出径诊疗规范监管、病种信息统计分析、合理用药评价、均次费用管理的全面质量控制流程。 在保障患者就医安全的具体工作上,医院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通过在路口、门口、楼道、地面、大厅等位置设置指示标牌、医院区域分布平面图、就诊流程图、投诉电话等信息,方便患者就医;重点部门、危险部位标识醒目,如放射科电离辐射标识、检验科生物安全标识、配电间等,便于患者识别,保障就医安全。此外,医院安装了完整的视频监控系统,对医院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实时监控,这一举措为进一步加大力度打击“医托、诈骗”等违法活动提供了证据支撑,方便及时追回被骗资金财产。医院制定了《时钟管理规定》,保障全院各科室、各部门时钟的一致性,防止时间错误造成的医疗安全隐患,运用“GPS、北斗时钟自动校准系统”保障医院服务器、计算机等设备的时钟同步。在急诊科中心,医疗、医技、收费、手术室等多部门配合,建立了“院前急救-院内绿色通道-急诊ICU”的救治体系,保障了院前急救与院内的有效衔接,保障患者安全。 楚雄州急救中心挂靠在人民医院,医院合理配置了专业人员、专业设备、对急诊急救专业知识不断培训,打造了一支具备专业救治能力、安全转运病人的急救队伍。 医院还以重点人群、重点环节为切入点,通过院科二级监管,督导核心制度及诊疗规范的有效落实,防范医疗缺陷,从源头上控制医疗风险,减少医疗纠纷。 注重人文关怀 促进和谐就医 医院住院部收费室推行入、出院预约结算服务,并为行动不便或无人看护的老年住院患者提供床旁结算服务,通过预约结算,减少患者高峰期拥堵现象,进一步缩短了患者等候时间。 门诊部、急诊科配备轮椅、担架,方便行动不便的患者就医。门诊导医、急诊检诊护士主动迎接患者,帮助无家属陪护的老年患者、三无人员进行挂号、缴费、取药、订餐等医疗服务和生活服务。 医院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增设专病特色门诊,如糖尿病、先心病、心律失常、起搏器、骨伤、风湿免疫等专病门诊,提升专科服务水平。 对意外伤害患者,医院主动与保险公司大病保险部门协作,每周对新入院外伤患者进行至少两次巡察,认真记录患者及家属伤情状况描述,排查第三方责任,并及时告知相关报销政策、报销流程、报销方法,让患者明白就医,保障患者权益。 医院实行首诉负责制,加强投诉管理,采取现场投诉、电话投诉、信访、意见箱等多种投诉受理方式,畅通投诉渠道,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医院改进在软、硬件设施上的不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努力满足患者合理需求,及时化解医患矛盾,超前干预,努力减少医疗纠纷。 医院有健全的医患纠纷调解工作制度体系,调解工作中严格执行《来访接待制度》《来信回函制度》《调解指南》等,大力推进医患纠纷人民调解体系。2016年1~6月,医院84.6%的医疗纠纷通过医患协商解决或楚雄州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解决。(白晓瑞 杰张恒) |
Powered by Discuz! X3.2 山东健康网
© 2001-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