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难发现,随着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家庭装修污染等问题,近几年患白血病的几率在不断增长,罹患白血病已经不再是鲜有人知的事情。 前段时间,一则《母亲得白血病 11岁男孩捐出一半骨髓救妈妈》的新闻让无数读者心酸。据搜狐新闻报道:32岁的泰州兴化市大邹镇复兴村村民陈红英,半年前被查出患有白血病,儿子的骨髓成了唯一的希望。 今年6月,陈红英被查出白血病。“我不想活,”陈红英当时就给自己判了死刑,“因为知道,这是一大笔花销。”可丈夫不同意,他说就算只有1%的希望也要治。 陈红英是被抱养的,与养父母没有血缘关系,尽管她的亲生姐姐得知情况后做了骨髓配型,无奈匹配度过低。她的儿子,成了唯一的希望。 “我也想活,想看着儿子长大,但用他的骨髓,我舍不得。”夫妻俩泪流满面地找到医生,却得知如果从骨髓库寻找合适骨髓,至少还需要两个月。徐万书成了最受煎熬的人,妻子和儿子,无论哪头承担痛苦,都让他心如刀割。在几夜没睡后,他做出艰难的决定,让即将开始暑假的儿子来趟苏州,当面问问儿子的意见。 在医院门口见到徐宇航的那一刻,徐万书说自己“整整哭了半小时”,徐宇航一句话都没说,坐在一旁陪着父亲。最终徐万书艰难地开了口,“只有你能救妈妈,你肯不肯。”徐宇航没有丝毫犹豫,他立即点点头,“必须救!” 徐宇航和妈妈的配对结果是半相合,抱着希望,陈红英进入了净化舱,准备“清髓”。受药物影响,她不停地呕吐、掉发。 对于徐宇航来说,这段日子也并不轻松。“针头很粗,比别的针粗很多,很疼。”他皱着眉头回忆。手术前一周,徐宇航需要先抽取400毫升血。但之后,一天几次为提高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含量而注射的动员针,则让孩子骨头酸胀,整夜睡不着。 手术定在7月中旬,一个多小时后,徐宇航被从手术室推出来,一直站在手术室外等待的徐万书和孩子奶奶,眼泪瞬间掉了下来。徐万书说,他第一次看到平时活泼爱动的儿子这么虚弱。 医生后来告诉夫妻俩,一名10多岁儿童体内的骨髓量在2000毫升左右,而小宇航一次就捐出了1000毫升。 捐髓手术后第二天,徐宇航又用了两个半小时抽取外周血,从中提取造血干细胞。结束后,还有医生竖着大拇指夸他,“小朋友不简单,古时候有沉香救母,如今你也做到了。”
徐宇航帮着做家务
陈红英幸福地看着儿子 曾经读过一句让人意味深长的话:“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感同身受”。故事终究是别人的故事,我们看过后感动过,揪心过,也反思过。但是等到故事翻过去后,我们还是会过着自己原来的生活。 在过去,白血病就像是我们的一场梦魇,常被人们称作“不治之症”。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克隆性白血病细胞因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等机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累积,并浸润其他非造血组织和器官,同时抑制正常造血功能。临床可见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发热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疼痛。据报道,我国各地区白血病的发病率在各种肿瘤中占第六位。白血病虽然可怕,但是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发展,我们已经掌握了越来越多的方法来预防和应对白血病。 由于白血病分型和预后分层复杂,因此没有千篇一律的治疗方法,需要结合细致的分型和预后分层制定治疗方案。目前主要有下列几类治疗方法:化学治疗﹑放射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干细胞移植等。 储存脐带血,为生命的重生争取一次机会 在白血病治疗中,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最有效彻底治愈患者的方法之一。造血干细胞有三大来源,分别是骨髓、外周血、脐带血。在临床治疗中,在20世纪五十年代,临床上就开始应用骨髓移植方法来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到八十年代末,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技术逐渐推广开来,绝大多数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但是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科学家后来发现脐带血中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而且脐带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方便,无伤害,摒弃了骨髓采集痛苦和困难的缺点。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是最原始、最纯净的细胞,没有经过成长环境的污染,没有接触过任何病毒或细菌。所以它免疫原性低,移植效果更好,并且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是实体干细胞,不会存在悔娟或找不到配型的情况。 所以说,储存脐带血不但是一种变废为宝的行为,更是为孩子的健康提供一份保障的行为。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学会预防白血病 学会预防白血病:避免接触电离辐射、某些化学制剂、药物、病毒等因素。特别是一些家庭装修材料的有害物质的污染;尽可能避免接触放射线,包括频繁的X-线诊断和放射治疗;避免接触苯、甲醛及其衍生物,如使用含超标苯、甲醛浓度的家庭装修材料,农药、汽油、油漆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切忌长期熬夜、不良的饮食习惯,保持良好心态。 |
Powered by Discuz! X3.2 山东健康网
© 2001-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