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 2016年艾滋病学会大会于10月26日-29日在成都召开,此次大会由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主办、四川省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协办。来自国内外的两千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会议。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病科主任蔡卫平教授表示,艾滋病治疗目前还是以药物治疗为主。历史上,艾滋病治疗的目标是救命,因此药物的毒副作用比较大,但是,随着国家防治艾滋病政策的实施及一直在进步的艾滋病药物的研发,艾滋病病死率已在逐步下降,患者生存周期也在延长。 蔡卫平教授介绍,如果一个20岁的艾滋病病毒(HIV)阳性的患者,坚持规范的抗病毒治疗,他的预期寿命是57年,可以活到70多岁。因此,艾滋病已从“绝症”变化为一种普通的慢性疾病。 蔡卫平教授表示,目前艾滋病的治疗,患者依从性是关键。艾滋病治疗失败的患者大多是没有“好好用药”,影响其用药的因素很多,一方面可能是艾滋病药物引起的毒副作用太大使人体不适,其次是耐药性问题,最后可能是用药不方便的问题。蔡教授表示,以前艾滋病治疗可能吃药是一抓一大把,现在搞成三合一,四合一,一天吃一片,这对于患者能够坚持长期的治疗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目前,除了免费的基础治疗药物外,一些新型的药物已经可以做到更强的抗病毒治疗效果,且不容易产生耐药性,而引起的毒副作用则越来越轻,用药也方便。因此,给予患者更多的治疗选择,促使患者更好的活下去,也是艾滋病治疗的新方向。 最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因心理障碍而自主停药,因此,除了医生护士的帮助外,还需要引入社会公益组织、志愿者等力量,共同支撑起艾滋病患者的天空,促进患者坚持长期的规范治疗。 主动掌控艾滋,建立美好生活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更好的活着成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的迫切需求。张福杰教授表示,随着艾滋病药物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多的好药出现,艾滋病的治疗成功率提升,人们对艾滋病的恐惧感也会越来越小。 关于新型药物,张福杰教授强调,减少艾滋病药物与其他药物之间发生的相互作用,也是目前研究的重点。HIV感染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许会遇到其他的疾病,在治疗这些疾病的过程中,用到的治疗药物可能会跟日常服用的HIV药物发生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对临床治疗效果造成影响。 张福杰教授提出,主动掌控,应该从四个方面下手。第一是主动把握自己的身体健康,从思想上重视个人健康,加强HIV和其他性传播疾病的预防理念,通过使用安全套,高危人群定期检测HIV等手段避免感染HIV,,如被感染则尽早开始治疗;第二,感染的患者是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艾滋病,在疾病治疗以外的领域如学习、工作、家庭生活等层面,积极发挥自己的角色,融入正常的生活状态;第三是主动遵循医嘱,坚持长期规范的治疗;第四是主动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药物及治疗方式,降低因长期服药带来的影响,让自己正常生活,在社会上承担更多重要的职责。 |
Powered by Discuz! X3.2 山东健康网
© 2001-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