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出的患者病理模型。 华龙网9月8日11时30分讯(通讯员 代明勇)看过周星驰经典电影《大话西游》的人都知道,月光宝盒是个可以穿梭时空、反复试错的神器。而临床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复杂肿瘤,要想实现“刀到病除”,除了需要高超的医技和丰富的经验,还需要有“神器”相助。对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颌面头颈外科聂鑫主任而言,虚拟手术和3D打印技术正是此类“神器”。 今年刚满31岁的田雨(化名)是一名国企白领,容貌姣好,穿着入时,尤其一双富有神采的大眼睛,让人印象深刻。3个月前,她在洗澡时无意间发现自己右侧颌下有一蚕豆大小的包块,由于包块不痛不痒,并未引起她的注意。随着时间的推移,包块逐渐增大,并伴有吞咽困难、舌头僵硬等症状,田雨慌了神,经过百般打听,于8月25日来到了大坪医院。 经过了CT、核磁共振、血管造影和穿刺活检等一系列检查后,田雨拿着检查结果,找到了聂鑫主任。“这个混合瘤位于你的咽旁,直径达6.81cm,不仅挤偏了你的气管,还压迫了你的颈部动脉。”聂鑫主任心有隐忧:由于肿瘤生长位置复杂,累及重要器官多,给手术带来的难度和风险都超出想象。哪怕出现一丝误差,对患者可能造成终生遗憾。 对此,聂鑫主任想到了方兴未艾的虚拟手术和3D打印技术--可以全方位展示病变真实情况,使“量体裁衣”式的精准治疗成为可能。 聂鑫主任先将田雨的CT影像导入虚拟手术系统,经技术处理后,很快生成了一个3D虚拟仿真模型,逼真地再现了肿瘤的部位、大小及其与周边结构的关系。接着,聂鑫主任通过移动模拟手术刀,反复对需要手术的部位作出前期的规划,预见实际手术中的各类突发状况。同时,他还利用3D打印技术建立了瘤体和血管的模型,直观再现了肿瘤和颈部动脉的关系,为手术提供了重要的手术依据和临床数据,最终制定出个性化、精准化、微创化的手术方案和应急预案。 9月8日,大坪医院20号手术间内,聂鑫主任按照虚拟手术和3D打印设计出的最优方案,在田雨的咽旁精准游走,丝毫不差。整台手术仅耗时90分钟,一个直径约7cm的巨大肿瘤便被顺利剥除,不仅保证了周围重要神经血管的完好无损,还将创伤降到最小,这比预想时间整整提前了4个小时,堪称一次教科书级别的手术。 |
Powered by Discuz! X3.2 山东健康网
© 2001-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