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坤·文言》 华龙网9月1日15时10分讯(记者 向潇)重庆市石柱县人民医院有个“积善之家”志愿者服务中心。究其意思,院长云斌说,“积善”是根植于内心的一种文化修养,是把自己投身到社会建设中的一种责任感。 志愿者服务中心接待处。邓治涛 摄 2016年6月18日,石柱县人民医院成立志愿者服务中心。来自社会各界的志愿者对患者进行热忱的志愿服务,他们中有学生,有老师,有公务员,有医务人员,有退休职工,有自由职业者…… 他们在医院门诊大厅,导医、取药、自助挂号、打印检验结果、引导;他们在电梯口,协助患者上下扶梯、进入电梯;他们在儿童爱心角,给小朋友们讲故事、画画、做手工;他们在住院部,和空巢老人聊天解闷;他们在医院各处,了解和收集患者对医院服务的建议,反馈给医院……他们出现在患者需要的地方。 提醒患者按时吃药。邓治涛 摄 志愿者的故事 三位可爱的小姑娘:服务地点——门诊大厅志愿者服务台。 姑娘们上身都穿着T恤,外面套着红色马甲,其中两位是重庆医科大学在校学生,另一位是刚参加完高考的学生。她们在这里给到院的群众免费量血压,为行动不便的患者免费借用轮椅,为需要的人们提供问询服务。她们说:“一点也不累,每天都过得很充实。” 大一学生马争艳:服务地点——儿科输液室。 她在这里给带孩子过来就诊的家长们指路,帮他们挂号、取药,给孩子们讲故事。马争艳说:“能帮助到这些孩子我感觉很快乐。” 65岁的退休干部马叔叔:服务地点——挂号收费大厅。 马叔叔每天从离医院4公里的家里走40多分钟的路过来。他在挂号收费大厅扶患者下电梯,帮家属挂号,理清缴费流程和提供问询服务。他说:“我年轻的时候做过村支书,明白老百姓最需要什么,来这里,我就是想把自己这点余热发挥出来,帮助更多的人。” 有志愿者在自创的诗中写道:“身着一件红衣,燃烧一身正气。石柱人民的土地上,升起一团火红的朝气。” 志愿者分享自己的故事。邓治涛 摄 持续两个多月的志愿服务,使志愿者获得来自多方的认可。8月16日,石柱县人民医院召开志愿者表彰大会,医院为优秀志愿者颁发证书。7名优秀志愿者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两名志愿者朗诵自创的诗歌。 “医学是需要科学和人文融合在一起的,而文化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志愿者们在医院对患者进行无微不至的服务和关怀,是医学的进步,是社会的福利,应向他们致敬。”表彰大会上,石柱县人民医院院长云斌说。 据统计,截至目前,石柱县人民医院志愿者服务中心报名志愿者1000余人,考核通过134人,已经参加过志愿服务的106人,志愿服务共10204小时。从志愿者在医院内的服务情况来看,两个多月以来共接受患者及家属咨询5300余次,代借轮椅35次,义务测血压3227次,运送病人1889次,方向指引3万余次。 行走在医院每一处患者需要帮助的地方,志愿者们被患者亲切地称为“爱心马甲”“移动天使”。 志愿者合影。邓治涛 摄 结束语: 志和愿,两个字,都有一颗心。他们叫做“志愿者”,在医院里,志愿从事着对患者的服务,温暖着患者的心。 |
Powered by Discuz! X3.2 山东健康网
© 2001-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