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健康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山东健康网 医界动态 查看内容

山东省“第一书记”定点医疗救助扶贫工程走进济阳肖庙村

2016-8-24 23:08| 发布者: wsshi199| 查看: 469| 评论: 0

摘要:   1970年当兵,6年后复原退伍,被分派到最贫穷的生产队帮扶农业生产。从此,江连平在济阳县曲堤镇肖庙村作为村支部书记一干就是40年。为了带领村民早日脱贫,40年来,江连平不遗余力地为村里大小事务操心奔波。眼 ...

  1970年当兵,6年后复原退伍,被分派到最贫穷的生产队帮扶农业生产。从此,江连平在济阳县曲堤镇肖庙村作为村支部书记一干就是40年。为了带领村民早日脱贫,40年来,江连平不遗余力地为村里大小事务操心奔波。眼见今年肖庙村脱贫有望,已经67岁的江连平身体却接连出了问题。虽然有些力不从心,肖庙村的村民却不舍得这位老支书“退休”。

  当兵复员,被派到贫困生产队帮助生产

  经过一条曲折颠簸的土路,再穿过一片浓密的玉米地,就能看到肖庙村。这是个不大的村庄,只有57户人家,常驻人口仅有220余人。

  和现在绝大部分农村一样,肖庙村因为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村里基本只剩下妇女、儿童和老人。除了种植玉米、小麦等农作物,还有一些蔬菜大棚,因为蔬菜大棚近几年才发展起来,肖庙村至今还没有摘掉“省级贫困村”的帽子,村民中有7户属于贫困户,贫困人口22人。

做了40年村支书,村民舍不得他退休1

  67岁的江连平是肖庙村的村支部书记,从1976年开始至今,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干了整整40年,见证了肖庙村的发展轨迹。个头不高,穿着简单朴素的衣服,因为常年下地劳作而晒得黑红的脸庞,笑起来特别憨厚,如果别人不介绍说这是村支书,江连平看起来就是一位十分普通的农民,完全没有“别拿村长不当干部”的架势。

  “干了40年,村里还是没能脱贫。”提起村里的工作,江连平不好意思地说道,一直说自己没干出来什么成绩,对不住村民。提起当初为何成为村支书,江连平陷入了回忆,“那还是人民公社的年代,1970年我开始当兵,1976年复员回到村里。因为肖庙村生产队比较落后,人民公社就派了两名干部来保村,我就是其中一个。”

  顾名思义,保村干部就是帮助生产队发展生产、提高农业产量。“当年村里也是200来口人,和现在差不多。因为生产落后,温饱问题一直没有保障,可以说是青黄不接。”江连平说,虽然保村干部到村里后,一直在想办法激励村民的积极性,产量也有了一定提升,但是问题却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温饱问题得到真正解决还是到了1980年,村里开始包产到户,大家种地的热情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释放。产量稳步提升,1984年,公社改乡,村民吃饱饭已经不是问题。

  带领种植蔬菜大棚,村民逐渐有钱盖新房

  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家的收入水平,改善生活质量。1993年,镇长、乡长带着一些村支书到寿光学习蔬菜大棚技术,江连平正是前往寿光的村支书代表之一。从寿光回来,江连平便鼓励本村村民种植蔬菜大棚,没想到大家对这个新兴事物充满了质疑,“冬天怎么可能种出来黄瓜呢?”

  当时一共上了8个大棚,推广大棚最难的部分就是说服村民,“费了老大的劲儿了”,江连平说道。作为村支书,为了打消村民的疑虑,江连平首先承包了一个大棚,然后再挨家挨户走访劝说。那段时间,江连平连做梦都想着如何能搞好大棚工作,有些农户家江连平甚至连续跑上五六遍,仔细介绍大棚种植的原理和市场前景。

做了40年村支书,村民舍不得他退休2

  在江连平的不懈努力下,8个蔬菜大棚终于如期建成,开始运营。乡里从寿光请来了技术指导员,然而因为村民的种植办法还是依靠原来露天种植的经验,不愿轻易改变,蔬菜大棚的产量始终不是很理想。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村民的收入,但是不是特别明显,慢慢地蔬菜大棚就一个个不再维持了。

  2003年,在总结上次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村里开始建设高温蔬菜大棚,一次性建成了23个,严格按照技术指导员的指导操作,以黄瓜为主的蔬菜产量迅速提高,经济效益当年就显示出来。让江连平打心底里高兴的是,这次不用苦口婆心的劝,村民已经自发开始承包大棚种植。到现在,村里已经建成了76个蔬菜大棚,以黄瓜为主打,市场遍及济南、北京等多地。

  正是2003年蔬菜大棚见效的时候,肖庙村的容貌也悄悄发生了变化。“大家都挣到了钱,生活条件好了,都开始修房盖屋。”说到这里,江连平的语气也轻快了很多,村里不少人家拆掉了住了多年的土坯房子,盖起了宽敞明亮的瓦房和平房,家具也更换一新。

  当时肖庙村里的路都是土路,刮风的时候尘土漫天,下雨的时候更是泥泞不堪,村民几乎没法出门。2004年,江连平下定决心,带着村民把村里的主干道进行整修,铺上了沥青硬化,肖庙村终于有了一条堪称“门面”的主干道,村民出行也方便了很多。

  村里走出近20名硕士和博士,人才辈出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矛盾,肖庙村也不例外,隔三差五就会有吵架、打架的事情发生,每到这种事情周围的人第一反应就是赶紧去找江连平来劝和。不管是在吃饭的时候,还是半夜沉睡的时候,只要有村民赶来敲门,喊江连平去劝架,江连平第一时间就起身出门,到现场两边都好言相劝,很快便都心平气和下来。

  肖庙村一共有7家贫困户,每家情况如何,江连平几乎都倒背如流。73岁的村民张成才有冠心病、股骨头坏死,走路需要靠拐杖。由于老伴多年前去世,张成才一直一个人过着独居生活,勉强能够生活自理。平时有空的时候,江连平经常会去张成才家坐坐,陪着聊聊天,看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事情就随时帮忙处理。其实不只是这些贫困户,村民谁家有需要,江连平永远不会拒绝。

  虽然大多村民并不是非常富裕,江连平却始终坚持在村里宣传文化教育工作,经常和村民交流,一定要尽最大努力让孩子接受文化教育,不要为了一时的经济困难就让孩子早早辍学打工挣钱,读大学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贫困的命运。在村民共同关注教育的氛围下,肖庙村的大学生数量与周边各个村庄相比,都是翘楚,目前村里有近20个孩子陆续取得硕士或博士学位,今年村里参加高考的5个孩子都考上了一本类大学。

  “这40年什么酸甜苦辣、风风雨雨,都已经走过来了,不提也罢。”江连平说,虽然肖庙村不大,但是杂七杂八需要处理的事情并不少,这40年来也经常会有村民不理解不支持自己的时候,甚至在背后说话也毫不客气。但是,江连平不会把村民难听的话放在心上,只要做事对得起村民就好。      

  眼看村里马上脱贫,却因劳累过度身体出了问题

  说起让自己最高兴的事儿,江连平脱口而出,“2013年,各级政府和村里一起出资,一共投入298万,修起了农田灌溉系统,以后农田灌溉都方便多啦,不用再时刻担心旱涝问题了,产量也就有了保障。”江连平说,以前碰到干旱天气,只能眼巴巴看着庄稼受旱却没有办法。

  近年来,村里的主干路逐渐完成了硬化建设。由于小巷道路过窄、路面坑洼不平,车辆难以出入,目前肖庙村正在规划对村庄道路进行全面硬化,以方便村民通行,并改善村容村貌。与此同时,政府投资50万建设的光伏发电站也马上动工,建成后村民用电价格将大幅下降。

做了40年村支书,村民舍不得他退休4

  眼看为之付出了40年的肖庙村即将摘掉“省级贫困村”的帽子,然而岁月不饶人,由于多年来操心奔忙,江连平积劳成疾,身体慢慢出现不同问题。67岁的他依然需要承受繁重的体力劳动,在这些之外,江连平更要为村里大大小小的事情操心。

  从去年7月中旬开始,因为连续带领村民搞环卫一体化建设,江连平总觉得会出现发热、胸闷、腰痛等现象,尤其是天气一热,还会出现像是全身中毒一样的现象,要休息半个多小时才能缓过劲儿来。“明显感觉身体不如以前了,以前不管白天干多少活,只要晚上回家吃顿饱饭,晚上睡一觉,第二天照样该忙啥忙啥。现在干一天活,第二天就有些力不从心的感觉。”江连平说道。

  济南九龙泌尿专科医院臧美孚教授听了江连平的情况后介绍说,出现发热、腰痛及全身类似中毒现象的情况,应该与泌尿系统疾病有关。济南九龙泌尿专科医院得知江连平为村庄付出40年辛苦与汗水后,为了帮助江连平更好地为肖庙村服务,满足村民的愿望,决定为其进行免费全面体检,并针对检查结果为江连平制定最佳健康管理方案。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山东卫生信息网

GMT+8, 2025-5-4 01:50 , Processed in 0.08458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山东健康网

© 2001-2015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