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导航支气管镜(ENB)肺小结节活检手术现场 大众网济南8月5日讯 近五年来,肺癌成为我国发病率和死忘率第一位的肿瘤。据2014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肺癌新发病例337.2万,死亡病例211.3。近30年,全国肺癌死亡率上升465%。如何做到早期诊断成为关键。目前,肺癌早期病理诊断的手段主要有两种,即内镜穿刺活检和经皮肺穿刺活检。前者无法使用在肺周围型病灶的患者,后者则均需在CT引导下进行,实施受穿刺成功率及出血、肺漏气、穿刺针道转移等限制。两者在肺小结节患者诊断中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支气管镜下电磁导航术弥补了二者的不足。8月5日上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胸外科顺利完成两台电磁导航支气管镜(ENB)肺小结节活检手术,手术过程顺利,这是山东省首台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定位系统落户山大二院后的首台手术。据悉,通过手术临床医生对ENB临床应用技术和各种配套设备的使用有了初步了解,为今后更好的开展ENB手术打下了良好基础。 据记者了解,电子支气管镜下电磁导航术拓展了检查范围(全肺到达),还可通过多样化的活检工具进行采样,并可多点、多次采样,大大提高了诊断率(77-94%)。该手段经人体自然通道无创手段到达肺内病灶,规避了气胸风险,也减少了有创手术的各种手术并发症;在导航下可对病灶进行精准定位和活检采样,并可进一步进行标记、微波、消融、放疗等进行对病灶进行精准的靶向治疗,最大限度保留肺部功能,提高生存质量,是精准诊断与精准治疗的体现;可实现对肺部疾病的早期确诊,杜绝“观察随访”,避免延误病情,“早诊早治”可提高肺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 据悉,电子支气管镜下电磁导航术是目前国际上最为先进的肺病灶定位技术,在美国有将近500多台电子支气管镜下电磁导航设备,每年大概有数万例患者接受ENB检查并从中受益。在国内,仅极少数医院拥有并开展该检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计划由胸外科牵头成立早期肺癌筛查中心,利用各学科专业技术力量,充分发挥该技术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技术优势。电磁导航支气管镜(ENB)落户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胸外科,为肺部小结节、肺部周边疾病等疑难病灶的诊疗提供了更加精准的诊疗策略,标志着山大二院在肺癌早期诊疗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山东省是人口大省,也是肺癌高发地区,但是早期肺癌筛查工作还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和广泛开展,希望以此为契机,在全省范围广泛开展规范化培训和筛查工作,把肺癌筛查工作认真开展起来,为老百姓造福,并推动肺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工作的开展。 【相关内容】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检查组成部分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Electromagnetic Navigation Bronchoscopy,ENB)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最早是由以色列军用技术研究开发的高科技产品,现主要用于周围型的肺微小结节的精确诊疗,医生首先扫描患者CT片,系统自动生成肺部的三维树状模型。锁定目标后,系统自动生成最佳“路径”,并实时导航。医生根据指令,向前、左转、右转,将设备引导至可疑部位进行活检,为可疑目标组织进行诊断和恶性肿瘤的分期,进而标记该位置,以便随后进行手术和放射治疗。整个过程如无痛胃肠镜一样,在基础麻醉下进行,患者无需住院。ENB技术突破了传统支气管镜仅进入段支气管的瓶颈,提高支气管镜检查的深入度,为周围型病灶的诊断提供空前的微创诊断解决方案,是早期肺癌发现和诊断的重大突破。 |
Powered by Discuz! X3.2 山东健康网
© 2001-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