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健康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山东健康网 工作动态 查看内容

《职业性放射性皮肤损伤诊断》解读

2016-7-19 14:37| 发布者: onetime| 查看: 547| 评论: 0

摘要:   对于辐射事故、职业性辐射损伤以及医源性外照射引起的急、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医学处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如《放射性皮肤疾病诊断标准》(GBZ 106-2002)、《放射性皮肤癌诊断标准》( ...

  对于辐射事故、职业性辐射损伤以及医源性外照射引起的急、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医学处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如《放射性皮肤疾病诊断标准》(GBZ 106-2002)、《放射性皮肤癌诊断标准》(GBZ 219-2009)、《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GBZ 104-2002)、《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诊断标准》(GBZ 105-2002)和《放射事故医学应急预案编制规范》(WS/T 328-2011)等。这些标准是制定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医学处理的指导性文件。放射性皮肤损伤诊断标准最早于1987年制定,并于2000年、2002年进行了修订,这次为第三次修订。
  在《放射性皮肤疾病诊断标准》(GBZ 106-2002)基础上结合我国近年来诊断、治疗技术发展的具体情况,对内容做相应的取舍和修改。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删除了2002版标准中的放射性皮肤癌的诊断与处理;增加了诊断原则和诊断依据;增加了辅助检查项目和附录B红外线成像技术;简化了处理原则,将原处理原则中的部分内容作为附录C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治疗和附录D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治疗。

  相关链接:关于发布《职业性放射性皮肤损伤诊断》等7项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通告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山东卫生信息网

GMT+8, 2025-5-2 17:13 , Processed in 0.07571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山东健康网

© 2001-2015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