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聿山 近来,伤医事件不断发生,挑动了社会敏感的神经,让人心痛和不安。分析一系列伤医事件,一些医生的确可能存在不当与过失,有的甚至有明显过错,但更多的冲突可能缘于医护方解释不够、让患者及家属觉得“态度”不好,从而引起矛盾甚至大打出手。其实,要让医院真正“出入平安”,医患双方都应该得到呵护。我们要求医生必须尊重患者、尊重生命,但我们也要理解医生、尊重医生,尤其是当出现医疗纠纷之时,正确的途径应该是诉诸“法治的门诊”而非大打出手。 伤医事件,反映了施暴者法治思维的淡薄。很多施暴者原本是想“讨个说法”,去寻求正义,最终却走向了法治的对立面。面对为自己、为亲人治病的医生,纵然他们有过错,我国现行的多种渠道都有办法解决。动辄以武力解决问题,只会进一步导致医患关系的紧张,甚至导致“有病无医”。公众舆论要做医患关系的弥合者、社会共识的凝聚者,而不是撕裂者。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因而十分宝贵。医者有责任救治好、保护好每位患者的生命,全社会也应该自觉维护好医生的职业环境。一个健康向上的社会,是讲法治的社会、讲文明的社会,更是一个讲道德的社会。唯有如此,医患关系才能走出紧张和对立,走向和谐与信任。 |
Powered by Discuz! X3.2 山东健康网
© 2001-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