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起源于北京协和医院。94年前,北京协和医院建院之初,创办者就立志将协和建设成为“亚洲最好的医学中心”,这也标志着协和医院严格、规范的住院医师培训自此开始。洛克菲勒先生在协和医院创建伊始就寄语“协和的主要任务是招收有前途的医学生,培养高质量的可做领跑者的医师、教员和科学家”。近百年来,协和参照美国约翰·霍普金斯的培训模式,植根于中国医疗发展的沃土,引领着中国医学人才培养之路。在协和,无论是有经验的主治医师,还是有威望的医学大家,均要从住院医师起步。 一、协和的住院医师培训体系 经过近百年的探索,协和住院医师培训形成了独到的体系。协和住院医师培养制度,秉承“三基”、“三严”原则。“三基”,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严”,即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协和医院将这两个原则定为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准则,始终注重坚持高进、优教、严出的精英教育模式。 严肃的态度,即遴选机制,确保具有较好基础理论功底的医学毕业生,能够获得机会,进入住院医师培养计划。协和住院医师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经过严格遴选而录用的八年制的医学生和研究生;二是始于10年前,政府指定的来自北京和部分城市医疗机构的年轻医学毕业生。全院招收住院医师的基本要求一致,首先经过医院专门委员会的面试,该委员会是由标准程序随机选出的各专业高年资医师组。通过一轮面试的住院医师还要经过二轮专科委员会的面试和选择。 严格的要求。分阶段培养保障住院医在实践中获得系统的诊疗基本知识。协和的住院医师分为住院医师和总住院医师两大阶段,突出的是24小时负责制和各级查房制度。协和的住院医师24小时负责制规定,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对所管患者实行“全面全程负责”。每日的早上7:30和下午4:30分别两次巡诊患者。每日均由住院总医师和主治医师分别带领进行查房,对患者的临床问题进行分析,并对下一步的诊疗做出计划和安排;每周一到两次的教授查房对疑难重症患者诊疗做出指导。住院医师负责3—6名住院患者。住院医师要参加每周一次的专科教研组查房、全科及全院性大查房。多学科联合查房(MDT)是协和的教学的另一特色,同时还要求住院医师参加各种临床讨论会,包括术前、术后,出院病例讨论会,疑难病例讨论会,死亡病例讨论会等。 协和至今保留大内科、大外科学系,在大内科和大外科学系统筹下,住院医师在三级学科中进行轮转,这是协和住院医师培养的核心机制之一,避免因过早专科化导致管状视野。完成三年的住院医师轮转后,住院医师将有资格进入总住院医师选拔。做过总住院医师,对于一个医生来说,既是经历,也是荣誉,很多人把它称为淬炼优秀医生的大熔炉。 二、协和“三宝” 协和“三宝”是住院医师培训的一贯传承。 病案是协和“三宝”之一。从建院第一份病历至今,协和已保存了300万份住院患者病历,每份病历都详细记录着不同患者的疾病特征和诊疗过程,这些成为住院医师临床教学实案。 协和第二个“宝”是一代代学问精深的名专家,包括张孝骞、林巧稚等医学大家,他们为住院医师培养做出了贡献。 协和人学术上的兼容并蓄,得益于协和图书馆,这是第三个“宝”。协和图书馆是住院医师求索新知的经常去处,是他们专业进步的助推器。协和多年包括住院医师培训在内的医学实践的思想沉淀、病案总结、医学探索,又构成了协和人的医学体系,为住院医的规培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蕴藏。 三、协和住培的未来:新使命和新背景下的探索 2015年10月15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为24家医院授牌“国家住院医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协和排在第一位。一是协和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住院医师培训新机制。实施了“百人计划”培训工程,先后派出包括住院医师在内的400多专业人员,到先进国家或地区参观学习。每年派人前往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参加住院医师轮训项目,近期还将选派住院医师到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轮训。二是构筑面向住院医师的现代化教学新平台。上线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系统,所属18个专业基地的登记手册全部做到网上填报,网上审核,实现科室个性化考评设置。三是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的规培新方法,包括开展竞技性教学活动、加强医学人文素养陶冶等。 (北京协和医院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