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面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形势,面对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改以及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新局面,国家卫生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科研所)强化需求和问题导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以改革引领未来,开创了生殖健康与妇幼健康科技事业的新局面,为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一、领会中央精神,找准发展道路,做好顶层设计,明确深化改革新举措 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创新驱动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的目标,结合实际情况,凝聚共识,制定出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提出以妇幼健康和生殖健康为主线,在“调结构、建队伍、促联合、探模式、谋发展”方面下工夫、做文章,明确以科研所现址为临床医学中心和技术指导中心、以昌平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为高新技术研发中心、以大兴中关村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为技术转移中心,横贯北京南北的“一体两翼”发展新格局。《实施办法》明确了科研所事业发展整体布局和顶层规划,使科研事业通过分类调整、多元发展、政策保障、创新机制的“四步走”策略,实现内涵式增长和外延式扩张相结合的发展方式。 二、夯实科研基础,优化研究领域,积极参与“十三五”科技规划和重点研发计划的项目论证和建议工作 积极参与“十三五”人口发展规划和人口健康技术预测工作,为中央做出全面放开二孩的决策做出贡献;参与起草生殖健康领域的“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组织起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殖健康与出生缺陷专项项目建议书;稳定支持从事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创新研究的团队。 三、推动机构改革,促进开放联合,打造科技创新团队、基地和平台 2015年以来,以国家人类遗传资源中心建设为契机,通过改革体制机制,统筹资源、调整机构、规划布局,取得系列成效。一是围绕安全避孕和生殖健康新技术新产品、男性不育病因及防治两大方向,积极与中科院理化所、医科院药物所及北京大学等单位和相关企业,以共建实验室或协同创新中心的方式开展深入合作。通过平台方式完成实验室的调整、整合和重组,建立男性生殖健康重点实验室和生殖健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个科研基地,提升协同创新和自我发展能力。二是稳步推进国家人类遗传资源中心及国家公共脐带血库建设工作,即将开工建设。以融入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为目标,聚焦国家战略,协同创新和融合发展新格局已初现端倪。三是不断强化国际合作,积极参与WHO、欧盟、非盟、南南合作,获得盖茨基金大挑战项目的资助(中国仅获得的二个项目之一),与清华大学作为仅有中国成员首次成功加入国际生殖健康研究网络。 四、围绕中心,积极谋划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新格局 一是开展大数据挖掘,分析母婴传播、妊娠内分泌、剖宫产以及高龄产妇等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围绕备孕、产前、分娩和婴幼儿,建设妇幼健康大数据中心。二是围绕母子健康档案和临床诊疗路径,试点建设贯穿孕前、孕期、新生儿的协同医疗网络,积极服务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加强妊娠风险评估和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探索“互联网+妇幼健康”服务模式。三是大力推广计划生育适宜技术,降低人工流产,保障妇女生殖健康。四是引入社会资本,创办妇幼医院,建设临床基地。 五、深化体制改革,完善制度建设,进一步释放潜力、强化动力和激发活力 一是根据国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或制定科研所《科技成果转化暂行规定》、《绩效考核办法》、《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等系列制度,建立适应不同类型科研活动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注重科研活动的质量和实际贡献,实行导向明确、激励约束并重的评价标准。二是实施分类改革,探索多种渠道的社会化科技服务,打通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实行内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激发创新活力。三是依托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深化人才引进培养改革,面向海外选聘“千人计划”。改革导师遴选招生制度,建立首席研究员、特聘研究员和客座研究员制度。四是重视青年人才队伍建设,成立青年学术委员会,设立“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培养选拔“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科研所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