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带血移植自第一例发展至今已经经历将近30多年,全世界以脐带血来源的造血干细胞进行移植的临床案例逐年增加,最新数据显示,全世界范围内脐血移植的病例已经累计38000例以上。然而,医学史上每一项新技术的诞生,都会遭到公众的置疑。最近,一些地方还掀起一股所谓的“医学专家”因个案而全盘否定脐带血临床治疗作用的报道,令医学界担忧。 据笔者了解,脐带血自体临床应用价值为官方认定。脐带血的临床应用包括非血缘及同血缘已经是成熟的正规医疗手段,这点在原卫生部公布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治疗技术管理规范》中已经明确表明,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可用于遗传性及先天性疾病、代谢性疾病、血液系统和免疫系统疾病等。国家批准脐血库同时运营“公共库”和“家庭库”,就是基于使用公共库的非血缘脐血或者使用自体脐血均有上述医疗价值的原则。 “中国造血干细胞移植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陆道培称自存脐带血意义重大 作为国内最早从事脐带血移植研究及临床实践的专家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陆道培对于自体脐带血移植的效果,说了一句话:“自体脐血植入神速,奇效如神。”他认为,相比自体脐带血移植的神速,没有血缘的公共库的脐带血,植入速度相对较慢。 陆道培:1931年出生,血液病学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被称为中国造血干细胞移植之父。 他在异基因骨髓移植及中药治疗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作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贡献。1984年以来相继被选为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和中华器官移植学会副主任委员。1995年当选国际骨髓移植登记组专家指导委员会中国迄今唯一的委员。 提到中国的脐带血移植,就不得不提到中国造血干细胞移植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陆道培。 从上世纪60年代初,他就开始了异基因骨髓输注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并获得成功。1981年他第一次为一名白血病患者成功持久植活其胞兄的异基因骨髓。以后又植活组织配型不同的骨髓,并在中国第一次成功完成血型不合的骨髓移植。1985年,他获中国科学技术进步奖。他还在中国首先开展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代替骨髓干细胞移植。 由于独生子女家庭是当代中国的主流,因此从同胞中寻找配型相同的造血干细胞来源便日益困难,而新生儿的脐带血中则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陆道培早在1996年就以国际上成立不久的纽约脐带血库为蓝本在北京建成了一个公用的脐带血库。研究认为,无血缘脐带血造血干细胞代替其他来源造血干细胞的优点是冻存后随时可取用,并对配型的要求不严格。 脐带血库的建成为解决中国造血干细胞供者缺乏的现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解决办法。 “在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的临床应用方面,国外能做到的,我们都能做到,国外不敢做的,我们也做到了。”陆道培告诉记者。 对于自体脐带血移植的效果,陆道培反复说了一句话:“自体脐血植入神速,奇效如神。”他展示了一张照片,卫生部部长陈竺在视察道培医院时,在走廊上碰到了两个小女孩,当时陆道培说,“中国的脐带血移植发展不如日本。”两个小女孩当即反驳,“谁说的,我们就是脐带血移植救了命。” 照片中的一个小女孩身患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肺部严重感染,在其他医院治疗无效,生命危在旦夕。在得知患者存有脐带血时,陆道培为其做了自体脐血移植,结果血象恢复神速,肺部感染恢复,两年后恢复正常。“国外说,再障不适合做自体干细胞移植,但我们做的效果很好,现在脐带血治疗再障已经几乎成了最佳治疗方案。”陆道培说。 另一个稍大的女孩是遗传性的再障,在进行自体脐带血移植后病情得到控制,两年后再次进行了异基因移植,目前女孩恢复情况良好。 陆道培还表示,从另一个视角看,储存脐带血是父母代为行使子女公民权的一种行为,是对子女的一份保障。目前世界上已有多例自体脐带血用于移植获得成功,疗效优于异体移植。而个人自存的脐血一旦需要使用时,无需配型,只要患者需要可立即进行移植,且治愈率高,医疗费用相对较低,而且储存的脐带血对父母和其他亲属也有一定的保障。 相比自体脐带血移植的神速,没有血缘的公共库的脐带血,植入速度相对较慢。陆道培在对公共库脐带血移植的案例统计发现,半相合的脐带血移植后百天没有死亡的,白血病早期组的移植效果较好,而中晚期的效果较差。“现在来我们医院的大部分都是中晚期的病人,我想提醒患者,如果早期白血病,化疗无效,就应该做脐带血移植,不要耽误到晚期才来。” 记者: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如何临床应用? 陆道培: 脐带血用作第三方干细胞移植,效果很好。对180例白血病的临床研究发现,病人100天前是第一道关,早期白血病患者,经过脐带血移植的疗效较好,80%以上长期存活,但晚期白血病的效果较差。 我曾在2000年,在全世界首次做过双份脐带血移植,结果恢复得非常快,再生能力很强。目前两个病人都存活得很好。 过去认为脐带血的细胞数最重要,其实脐带血配型是最关键的,如果配型6个点位全相合,其效果比骨髓、外周血移植恢复得还要快。六分之四的点位相合就能用,但半相合的效果差一点。自体脐带血、完全相合的脐带血的移植的效果最好,可用“植入神速”来形容。因此,自体存储脐带血,实际也是公益事业,也是为人类健康服务。存储的自体脐带血,国内外的临床应用都证明很有用,它对遗传性的疾病也有用。 大家会疑惑:遗传性疾病患者,自己的基因本来就有缺陷,为何自己的脐带血还对遗传性的疾病有用呢?这是因为遗传病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的,要到十几岁才开始发病,人类的干细胞是增殖到一定程度才不正常的,可用自己的脐带血干细胞治疗自身的疾病,临床证明有效;对于遗传性的疾病,也可以作为病危时的过渡,为患者赢得时间来进行后期的治疗,甚至是根治。 记者:目前国内脐带血移植发展面临的困境是什么? 陆道培:目前全球脐带血移植病例已超过4万例,占到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4以上,韩国、日本、欧洲、美国的移植率都比较高。与国际相比,因为中国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总库存率较低,所以移植数据上看也较低,这是正相关关系,随着大家健康意识的提高,储存脐带血的社会公众逐年增多,临床移植案例会越来越多。 日本政府对于脐带血移植大力扶持,每移植一份公共库脐带血,会给一份津贴。而美国建库时国家给予一笔经费,此外法律也规定,妇产科医生有告知孕妇储存脐带血的义务。而中国则没有国家的支持。干细胞的科研经费都用于基础研究,临床上的科研经费太少。 目前,对于脐带血有没有用,脐带血库要不要建,还有很多争论。我认为,储存脐带血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不能限制。 |
Powered by Discuz! X3.2 山东健康网
© 2001-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