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环境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必要条件,是孩子重要的教育资源。孩子在学习语言、获得其他技能等方面,都需要一个有计划的学习过程。因此,要抓住有利时机创造适合孩子生活、学习、认知的环境,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经验、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 孩子学习语言的环境,要依据孩子的发展水平和个体差异,创造良好的声学环境和学语环境,促进孩子参与各种活动,享受快乐。 1切合实际的生活环境 如利用客厅、厨房、卧室等各种功能用房的墙壁或其它空间,张贴或摆放一些直观形象的物品,便于幼儿指认或操作。 这样可以随时随地学习语言,增加词汇量:客厅、茶几、沙发等增强句子的理解学说:xx地方有什么?xx是干什么用的?有……有……还有……等。 同时借助楼道和楼梯,学习形容词、数量词,在楼梯上贴上数字,利用上下楼梯时发展他的数数能力和呼吸训练。利用上下楼梯学说成语,“越来越高”,“越来越低”,良好的生活空间,对听障儿童语言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抽象的生活变化环境 比如说要教孩子知道什么是“下雨”“结冰”这些抽象的词语,可以在这个天气带着孩子切身的感受一下,那么这些词语教起来就事半功倍了;例如“秋天落叶了”,可以在秋天时带孩子去公园里看树叶是如何落下的,“冬天结冰了”,可以和孩子一起把水放入冰箱让其结冰,然后让孩子感受和分析有何不同之处,一些抽象词语的解释最好是可以亲身的体验,但是一定也要量力量时而行。 3自由宽松的语言交流环境 如:每天接送孩子时主动和孩子打招呼并进行简单交流。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可以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礼貌用语和日常对话。并且经过无数次的重复 ,不但提高了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语言的清晰度,还无意中培养了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4聆听故事的良好习惯 首先家长要有声有色、表情夸张丰富、完整的朗诵故事内容。然后结合图片给他们逐个讲解,必要时提问重点,以看理解的程度。最后把故事中的主人公、关键词做成“词卡”,让孩子在无意识中熟悉并使用它们。这样既能培养他们良好的学语习惯又能帮助他们养成主动阅读的好习惯。 5良好的游戏活动环境 使他们在游戏活动中学习常用动词,引导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如:可以在游戏中引导他们学说跑、跳、走、拿等动词,并结合游戏动作进行组句对话练习。实践证明,这样比课堂上结合图片一遍一遍机械的模仿学说效果好几倍。孩子对这种玩中学的模式更容易产生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把机械的教学和有意义的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孩子的无意注意,着力培养孩子的有意注意,以达到教学的目的。 6良好的社会语言环境 多让孩子去一些较安全的公共场所活动。引导孩子主动向他人打招呼。有意锻炼他们的自我表现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让听障孩子和同龄健听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使孩子能够获得更多与同龄孩子友好相处的机会,同时也获得更多语言交流的机会,从小培养他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让其身心健康发展。 一个良好的、和谐的、活跃的交流环境,可以激发和培养孩子学习语言的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分享自己成功的喜悦。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环境就是学习语言的桥梁,一个好的环境在孩子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
Powered by Discuz! X3.2 山东健康网
© 2001-2015 Comsenz Inc.